藏稀世孤品促民间外交这所5A级博物馆成
北京城里有着大大小小各种不同主题的博物馆,位于朝阳区霄云路18号的“和苑博物馆”却有着非常独特的身份:它是北京城首家以民间外交、和平文化为主题的5A级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燕莎一带的繁华之地,但一进社区,在高低错落的树丛的掩映下,显得格外静谧,别有洞天。指路牌上“立陶宛大使馆”、“摩洛哥大使馆”、“土库曼斯坦大使馆”“斯洛文尼亚大使馆”“格鲁吉亚大使馆”“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阿拉伯联盟代表处”等字眼的出现,也让记者眼前一亮,对和苑博物馆有了最直观的印象。
和苑博物馆坐落于曲径通幽之处,是一座四层的小楼。在“和苑博物馆”的匾额上方,是巨幅的西方艺术浮雕壁画,大门左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1”以及“一带一路大使村”的标识牌。还未进门,国际化元素便迎面而来。
块寓意和平的景观石
推门而入,浮光掠影间看到的是世界各地风情的艺术品和装饰物件。行走在博物馆内,宛如置身异国他乡。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主席、和苑博物馆的创始人李若弘,向记者讲述了和苑博物馆的历史。
上世纪90年代初,李若弘在这里创办了和苑论坛,为各国政府和民间文化交流搭建平台。数十年来,李若弘来往于世界各国及各国际组织之间,他与各大洲的文化媒体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开展了一系列深受各国政府、民间团体支持的和平公益活动,和苑在国际社会积累了良好的声誉。
年,为了展示此前二十年来积累的交流成果以及为世界和平所作的努力,李若弘创办了和苑博物馆。和苑博物馆成立后,这里并不只局限于记录过去,起收藏与展示作用,它以更加优良的环境,通过国际文化展览和交流活动持续推动民间外交。
李若弘指着窗外的花园展区说,“这栋房子外的草坪上有块景观石,这些景观石上,刻有各国元首、驻华大使和国际组织领袖等用不同文字撰写的题词、赠言和汉语译文。从欧美到非洲,一国一石,一石一语,所有的题词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和平。”
这块寓意着和平的铜刻景观石,已成为和苑博物馆与众不同的园林博物馆室外景观。因为数量之多,它也被收录到“驻华大使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和平题词数量之最”的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在一座亭子旁还有个国际友谊林,里面的树木是由非洲各国青年领袖和驻华大使共同种植。
如今,这里不仅是各国首脑和政府代表团访华参观的景点,是外交官、跨国企业和国际媒体举办各种活动的场所,也是多所高等学府爱国主义和国际教育的基地,更是国际交往和文明对话的平台。博物馆经常与各国政府和驻华使馆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有音乐家的专场演出;有艺术家和作家的文化沙龙;还有各类和平公益活动……这些活动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苑也因此赢得了“小联合国”的雅号。李若弘,这位“民间外交家”,通过自己的智慧,为“世界公民”创造了一个如邻里般和睦相处的氛围。
和苑也在李若弘的努力下,在民间外交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前几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出,和苑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发布和推广了“一带一路”文化互动版图,并向全世界发布了《和苑宣言》。这也是中国民间社会组织与拥有个国家和地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力合作的新举措。
今年九月底,和苑如期举办了第七届“和苑和平节”。在新冠疫情蔓延以及地区冲突不断的情况下,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与来自多个国家的政要、驻华使节、政府官员、商协会负责人和青年代表,通过对话与沟通,为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出谋划策。
摩洛哥木门折射两国文化共通之处
李若弘从一楼到三楼,向记者一一介绍他的藏品。其中一楼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张异域风情的古式木桌,木桌上插满了小旗帜,李若弘说,所有来和苑举办活动的驻华大使,都会插上代表他们国家的国旗,各大国际组织的代表也会插上他们的会旗。截至目前,在这面展品桌上,总共插有一百五十多面旗帜。
目前,博物馆收藏的各类藏品多为在国际和平文化交流活动中获赠的各类礼品,从文物到艺术品,从专业著作到天然标本,共三千余件。这些展品分别来自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艺术品大多出自世界各地艺术大师之手。很多展品都是稀世孤品,其中,国家元首和各国政府代表团赠送、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稀世特级展品就有上百件。
李若弘对多元文化的交流深有感触,他说,虽然不同国家文化形态各不一样,但仔细揣摩,却能发现,不同文化之间有很多共通之处。在和苑博物馆大门处摆放着几件作品,有一幅是伊朗赠送的艺术织毯,画面中一对姐弟在喂小猫,两人沉浸其间,面带笑容,忘记了周遭的一切。画面所展现的纯真和美好,跨越了文化与时空的限制。印尼赠送的油画《和平鸽》,其内蕴更能被中国观众感受到:画面中,太阳与和平鸽的双翼被染成了黑色,表示环境受到污染,艺术家希望通过气候变化这一主题,跳出地域文化的局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鸽子也是自然以及美好生态的象征,这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相通之处。
与中国文化有奇妙联系的国家,最突出的要数“一带一路”最西端的摩洛哥。摩洛哥与中国有数千年的交往历史及源远流长的友谊。早在7世纪中叶,中国旅行家就曾到过摩洛哥。年,年仅二十岁的汪大渊从泉州港出发,开始了漫长的航行,其中的一个目的地就是摩洛哥。无独有偶,在汪大渊返回泉州后不久,年,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也辗转来到了中国泉州,在长达三年的中国之旅中,他的足迹遍及泉州、广州、杭州及北京等地。
在和苑博物馆内,极具摩洛哥风格的展品随处可见:整体为三角形、三面均可坐人的相亲椅;装饰有当地特色花纹图案的地毯及靠垫等。最引人注目的,还要属一楼中厅陈设的一扇木质大门。这扇木质大门的顶部与两侧雕刻着草叶状立体花纹,细腻繁复,又彰显着生机。这种以曲线及植物花纹为主的装饰,是典型的摩洛哥风格。视线下移时,会惊讶地发现,木门的门板上有若干铜钉,位于中部的门把手则是铜环形状,与中国传统的铜钉宅门极为相似。
李若弘向记者展示了在摩洛哥国王访华时其与中国-摩洛哥(伊本·白图泰)友好协会共同策划出版的画册《中摩文化交流》。这本厚厚的大开本画册,以精美的图片及扼要的文字,对比说明了中国与摩洛哥在建筑、艺术、民俗等方面的共通之处。“比如说,摩洛哥的饮茶文化兴盛,且惯用长嘴茶壶倒茶,这与四川的茶艺十分相似。”李若弘笑着说,“在民间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这种细微之处的共同点,总能让我惊喜。”
北京奥运会会旗签满大使的名字
在和平年代,体育是增进国际交流的重要方式。和苑博物馆里,体育展品占了极大分量。其中非常珍贵的一件展品就是世界拳击协会赠送的金腰带。另外,在一个展示柜里,专门摆放着世界知名运动员和奥运冠军签有名字的橄榄球、篮球和足球和运动服等,这是他们到访和苑博物馆时赠送的展品,希望通过体育加强国际间的人民交流。
在这些体育类藏品中,令人印象最深的要数一面年北京奥运会的会旗,上面签满了名字。李若弘为记者讲述了这面旗帜背后那段难忘的经历。
李若弘介绍北京奥运会会旗背后的故事
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前,反华势力在国外兴风作浪,妄图通过一些过激的行为,阻止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面对这些情况,海内外华人团结起来,携手同反华势力做斗争。和苑博物馆也充分发挥“小联合国”的作用,通过民间外交的力量,来消除分歧与争端。李若弘当时邀请了60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来到和苑,举办以和平为主题的赛跑。跑步比赛结束后,李若弘拿出北京奥运会会旗,告诉驻华大使,如果支持北京奥运会,就在旗帜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到场的60余位驻华大使,都在会旗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当时驻华大使们签字的两面北京奥运会会旗,如今一面会旗留在和苑博物馆,另一面则保存在北京市档案馆。
在海内华人的一致努力和共同期盼下,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和苑通过民间外交,促进世界和平的事迹,再次引起国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