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契奇约基奇扬尼斯,应对欧洲赛场的不
欧洲杯上的斯洛文尼亚打得跟达拉斯似的:一个能够挡拆顺下的长人、一群既灵活又有射程射手、一个能够分担持球的二号持球人,然后东契奇细致入微地将这一切进攻资源缝补起来。一支球队的架构立马成了。
经过西部决赛的洗礼,东契奇各项技术的运用和球的转移运用得更加灵活纯属。原本,他个人的步伐和小活就很细腻:撤步三分,叫挡拆,抢身位,背身,假动作,转身……招式多得很,称得上小万花筒。而东契奇自己也够狡猾,临场够鸡贼。落了进攻,依靠个人威胁,能得分就得分;如果搅乱对手后,第一时间也能找传球机会。细密周到,每回合都来。
这种球员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能保留住自己的节奏,表现就不会差,不论对上的是具有高大内线的立陶宛,还是机动灵活的匈牙利,东契奇都吃得透搞得定。在欧洲杯这种很少有绝对身体碾压的赛场,东契奇更能够发挥自己细致、缜密的进攻优势。
可一旦节奏不对了,事情就有点难办,像输给波黑的比赛,东契奇准星调了一整场也没回来。
不过话说回来,东契奇这种球员,传球、组织是他的基本特质,得分手段更像是上帝创造他时不小心点满的附加属性。所以即便个人进攻再怎么受限,传球技艺长在身上,别人拔不走。即便是对波黑打得不好,东契奇也还是能够利用突破找上线的射手,叫挡拆给顺下的的托比喂球。好几个球,弧线顺着努尔基奇指尖过去,可就是没失误,这就叫才华了。
当然,欧洲赛场的东契奇也不是保留了在达拉斯的全部。近几场,东契奇已经开始用一些类似勒布朗式贯穿全场的传球来抓反击和落位。简单点说,东契奇开始在进攻端提速了。
要知道,上赛季东契奇掌控下的达拉斯,进攻节奏联盟第一慢,这点确实很符合欧洲球员的特点。可到了欧洲赛场,面对更多高大内线、快速轮转和联防,半场进攻的效率注定要受阻,所以能提速打快还是提速吧。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在NBA得分比在欧洲联赛更容易。所以回到欧洲,就不能像NBA那么拖沓了。
可从另一方面想,想慢的时候沉得下去,想快的时候跑得起来,不得不说,作为欧洲天才,掌控力这种东西是真是刻在东契奇基因里的东西。
说到欧洲天才,另一位刚刚蝉联MVP的塞尔维亚球员瞬间不困了。
对上马尔卡宁率领的芬兰,约基奇全场轻描淡写地拿下13分14篮板7助攻,引领塞尔维亚-70大胜,生生将芬兰观众手中的标语从“NIKOLAWHO”打成“NIKOLAWHY”。
整场比赛,约基奇全然一副“这么玩你防不住,那么玩你也防不住”的姿态:芬兰用马尔卡宁对,结果被约基奇左一个右一个面框突、前一个后一个背身打玩弄得不能自理。芬兰改用联防和低位包夹,结果约基奇先是和另一位欧洲MVP米西奇玩了个手递手+内切的“二人转”,接着一个低位甩对角四十五度三分,又打穿了。
这是典型——你的办法逃不出我的解法——式的对局,遇上这种对手,芬兰球迷无奈归无奈,但实力差距放在那里,不认没招。你看约基奇打完比赛好像连口大气都不带喘的。
约基奇:不是针对你,我是说……
话说欧洲赛场上的约基奇貌似看着要比在NBA打的更轻松?毕竟,上赛季约基奇的出场时间、投篮、投中球、命中率、罚球、罚中球、前场篮板、后场篮板、助攻、抢断、封盖、得分,全都是掘金第一,货真价实的球队得分王、篮板王、助攻王、抢断王、封盖王、命中率王。但到了欧洲杯,约基奇做得最多的变成了——挡拆内切、面框突破、低位单挑这些球队纯粹终结点才做的事。
至于原因,也不难想:上赛季的掘金队内没有穆雷,约基奇场均27.2分之下的二号得分手是场均15分的戈登。这个情况下,要是约基奇再不一肩挑,掘金压根没进西部前六的可能。但在欧洲杯,塞尔维亚除了约基奇还有另一位拿了欧洲MVP、同为传球大师的米西奇,这样约基奇组织进攻的压力就小得多,于是老实在进攻端当个终结点和二传手,到点打卡,轻轻松松。
但你要觉得他在FIBA赛场丢了獠牙可大错特错,不信去看看世预赛对希腊,约基奇是如何顶翻希腊内线重燃MVP火焰的。
毕竟,那会儿对面也有一位蝉联MVP的怪兽啊!
相较于19年世界杯,本届欧洲杯上的扬尼斯对FIBA赛场熟悉了许多。
19年世界杯开打时扬尼斯和全队没在一起合练太久,于是还保留着19年雄鹿时“一人持球,四人围观”的打法。世界杯上,希腊小组出线失败,输掉的两场比赛:一场对立陶宛,一场对美国。立陶宛有内线杀器瓦兰丘纳斯,美国主教练波波维奇更是围剿“一星四射”的鼻祖。与其说希腊输给这两队,不如说扬尼斯输给这两队。到了今年的欧洲杯,扬尼斯改变了:不再执着持球,更多时候执行的是快攻突击、挡拆顺下、低位单挑、内线扫荡,和近两个赛季在雄鹿做的事差不太多。
上一场对意大利,扬尼斯25+11,除了一个左侧底线持球单挑,剩下全是反击中大步流星攻框或抓错位、禁区要深位强吃、二次进攻。最典型的两球:第二节比赛中端,意大利四人围困,扬尼斯仍旧能摘下篮板二次进攻打进;第四节最后四分钟,右侧腰围持球,转身过防守,迎着篮下协防的意大利球员一记劈扣。
全都是,简单直接。
不得不说,现在的扬尼斯在FIBA赛场上是完全放下了MVP的架子,做自己最擅长的事,自然行之有效。想来也是,19、20两个年头,雄鹿连着在东部折戟,21年队内来了霍乐迪这个外围持球点,扬尼斯安心做终结点,接着就拿了总冠军啊。
除此之外,扬尼斯另一个调整是——开始增加自己在中远距离的投射。当然,这也可以说成是FIBA赛场逼着他不得不增加一些中远投。事实上,从上个赛季起,扬尼斯就已经悄悄修改了个人的投篮姿势:动作变流畅了,投篮不再是脸前出手了,肘子不外翻了,重心不偏移了,节奏分明了。
原本像他这样的天赋怪兽,要他把自己的投篮磨砺得像东契奇和约基奇那样不现实,但有一定投篮威胁后,尤其在FIBA赛场,信心、态度、都会舒服许多。在比赛末尾出现体力不济的情况会变少,毕竟有篮子调剂,选择权就多了。
所以,在NBA能够呼风唤雨的东契奇、约基奇、扬尼斯,应对对抗更多、紧密度更高的欧洲杯一样绰绰有余。只不过,从NBA赛场到欧洲赛场过度时,三人多多少少也都相应做出了调整:要么是发动方式微调了,要么是扮演角色转换了,要么是终结方式增加了。
毕竟,这是以体系和团队为中心运转的欧洲篮球,不论你是哪门子天才,那里赛会的MVP,又或者什么总冠军,到了这里,都要尽最大可能完成个人融入群体的首要任务,这大概是欧洲篮球团队至上的球队文化积淀源头。事实上,一切事情到最后,无非是决定取舍,求仁得仁:你不惜一切想拿到个人荣耀,就得到个人光环;你全情全心希望坚守团队荣耀,就收获团队硕果。
当然,类似的道理又不只适用在篮球或其他赛场上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