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解体后,各个国家发展如何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简称南斯拉夫,是上世纪存在于欧洲巴尔干地区的一个联邦制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全国划分为六个共和国,分别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黑山、马其顿。年,南斯拉夫开始解体,各个共和国先后取得了独立。那么南斯拉夫解体后,各个国家发展的怎么样呢?
第一,斯洛文尼亚。斯洛文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总面积约2.0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万,首都为卢布尔雅那。
斯洛文尼亚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分别和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克罗地亚接壤,西南部濒临亚得里亚海。
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大海湾,位于意大利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之间,南部通过奥特朗托海峡与爱奥尼亚海相通,长约公里,平均宽约公里。
斯洛文尼亚位于亚得里亚海最北部,距离地中海主航道比较远,而且海岸线也不长,约为46.6公里。但斯洛文尼亚靠近意大利、奥地利这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更有优势。
意大利是一个半岛国家,北部的波河平原地区是意大利主要的工农业中心,意大利主要城市米兰、威尼斯、都灵等等,都位于北部地区。奥地利也是欧洲传统强国之一,历史上的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都属于欧洲列强。
奥地利的工业起步早,对周边地区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在历史上斯洛文尼亚长期受到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奥地利并没有自己的港口,斯洛文尼亚的港口也是奥地利的出海港口。
受到这些发达邻国的影响,斯洛文尼亚的工业基础比较好,在南斯拉夫时期,斯洛文尼亚就是整个南斯拉夫最发达的共和国。南斯拉夫解体后,斯洛文尼亚的发展也非常不错,主要工业门类包括汽车制造、高新技术、电气等领域,人均GDP约为美元。
第二,克罗地亚。克罗地亚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北部,分别和斯洛文尼亚、匈牙利、塞尔维亚等国接壤,总面积约5.6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万。
克罗地亚的版图结构非常特殊,虽然面积不算大,但海岸线漫长,达到了公里,拥有当时南斯拉夫最长的海岸线。
克罗地亚历史上也是长期受到奥地利统治,工业基础比较好,再加上海岸线漫长,港口优良,克罗地亚是南斯拉夫第二发达的共和国。南斯拉夫解体后,克罗地亚的传统产业,造船、机械制造,旅游等领域发展也非常不错,人均GDP约美元。
第三,黑山。黑山位于巴尔干半岛中西部,总面积约1.3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2万。从面积和人口来看,黑山是一个小国,不过海岸线长约公里,是南斯拉夫时期,海岸线第二长的共和国。
黑山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旅游业和制铝工业。南斯拉夫解体后,黑山的经济受到很大影响,发展比较缓慢。本世纪以来,黑山着重发展第三产业,经济有了很大起色,人均GDP约为美元。
第四,塞尔维亚。塞尔维亚位于巴尔干半岛中部,总面积约8.8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万,首都为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曾经是整个南斯拉夫的中心,但南斯拉夫解体后,塞尔维亚先是和黑山组成了南联盟,后来随着黑山的独立,塞尔维亚彻底失去了海岸线,成为了一个内陆国。
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内陆国的地位一直制约着塞尔维亚的发展。本世纪以来,塞尔维亚不断发展自己的传统产业,扩大对工业的投入,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人均GDP约为美元。
第五,北马其顿。北马其顿位于巴尔干半岛中南部,总面积约2.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万。北马其顿也是一个内陆国,南斯拉夫解体后,经济受到了很大制约,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其实北马其顿原来的国名为马其顿,但希腊境内也有名叫马其顿的行政区。南斯拉夫解体后,马其顿试图加入欧盟,遭到了希腊的反对,为了得到希腊同意,马其顿将国名改为了北马其顿。现在北马其顿发展仍然比较缓慢,人均GDP约为美元。
第六,波黑。波黑全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总面积约5.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万,首都为萨拉热窝。在南斯拉夫各国之中,波黑的面积并不算小,但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海岸线只有24公里,而且被克罗地亚的海岸线夹在中间。波黑的工业基础薄弱,经济也比较落后,是南斯拉夫的贫穷地区。
南斯拉夫解体后,波黑经济陷入了很大困境,现在波黑经济主要依赖农牧业,以及食品、木材加工等简单的基础工业,人均GDP约美元。以上就是南斯拉夫解体后,各国的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排名基本和南斯拉夫时期相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