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鲁贝2022技术讨论职业车手还需要

年,我们见证了一届阳光明媚且伴有东南风的巴黎-鲁贝,这届比赛刷出了历史最快均速——45.km/h。英力士车手迪兰·范巴勒凭借单飞进攻取得了胜利,这也是时隔半年之后,气动车+真空胎第二次在北方的地狱笑到了最后。

回过头来看,本届巴黎-鲁贝也许是历史上“古典车含量”最低,且“真空胎含量”最高的一届比赛。考虑到绝大多数职业队在除了巴黎-鲁贝之外的古典赛,都在使用常规队车出战,这不禁让人疑问,“古典车”是不是要逐渐在巴黎-鲁贝消亡,乃至彻底退出职业赛了?

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图:CyclingTips、Roadcc、网络等

表格列出了参与届巴黎-鲁贝的18支世巡赛车队以及7支次级别车队所使用的战车以及轮胎配置。

一个最直观的数据是:只有5支车队在今年的巴黎-鲁贝上使用了“古典车”,其中3支是骑乘Roubaix的SPECIALIZED赞助车队。实际上,只有3款古典车出现在本届巴黎-鲁贝,分别是SPECIALIZEDS-WorksRoubaix、CerveloCaledonia5以及尚未正式发布的TREKDomaneRSL。作为对比,有13支车队(数量过半)使用了气动车参赛——这种在过去看起来非常不要命的做法,如今已非常普遍。气动车数量猛增,ITT高手齐聚,再加上侧顺风的助推,使得今年比赛的均速飞快,前公里有些时候主车群扯到57-8km/h。

用气动车,你也许会在阿伦堡森林死的很惨,但是不用气动车,你可能都活不到阿伦堡森林——逼着越来越多车队加入到用气动车内卷的行列。10年后,会不会所有车队都用气动车比巴黎-鲁贝呢?概率很大。

古典车消亡史

分析巴黎-鲁贝器材演变的文章很难不提到的一款车——Bianchi的全避震公路车,年JohanMusseuw骑乘该车出战,最后因后下叉断裂而遗憾退赛。

在那个创意爆炸的90年代,避震前叉出现在鲁贝战车上并不稀奇,92-93年法国人“Gibus”的两连胜就是最好的广告。到了碳架时代,传统的避震前叉(包括佳能戴尔的HeadShok前叉)才算是正式“退役”。直到闪电Roubaix的“FutureShock”舵管以及PinarelloK10上的“HiRide”前叉面世,鲁贝战车才重新迎来了伸缩式前避震结构。随着DomaneRSL放弃头管IsoSpeed,FutureShock如今也成了鲁贝战车前避震结构的独苗。

后避震方面,从TREK的SPA,到Pinarello的DSS,再到Wilier的Actiflex,都是碳架“微后避震”技术的代表。不过这些技术如今也成了历史的尘埃,目前巴黎-鲁贝上的后避震技术只有DomaneRSL的立管IsoSpeed一家。

花里胡哨的避震技术在消亡,鲁贝赛场专属的古典车也在消亡。

年,范阿维马特骑乘BMCGranfondoRBX赢得了巴黎-鲁贝。然而,这款专为巴黎-鲁贝而生的古典车出生就绝代,如今已被BMC遗忘。和GranfondoRBX命运相似的车型还有PinarelloK系列等。如今,BMC和Pinarello的赞助车队用日常的大组车比巴黎-鲁贝。

而更多的品牌,它们的“古典车”产品线并没有砍掉,只是随着车型的迭代,功能逐渐转变为专供鸡车友的“耐力车”了,从而使得职业队也逐渐弃用这个车型。Cannondale的新款Synapse就是最近一个栗子。英孚教育车队近两届巴黎-鲁贝都是用超六(个别车手甚至用系统六)出战,老款Synapse带来的额外的舒适性已经不足以吸引职业车手,新款Synapse这种改法更是彻底与职业比赛断绝来往。

相似的例子还有捷安特、Wilier、Ridley、Lapierre等,不是说他们没有古典车/耐力车,只是职业队不爱用了。

其实古典车是否等同于耐力车?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有争议的。因为两者虽然都追求舒适性,但是对几何(STR)的需求截然不同。

以TREK和闪电两个品牌为例,他们就用几何区分了古典赛用途以及耐力骑行用途。上上代Domane甚至还分“鲁贝版(加长轴距)”、“科彭博格版(H1几何)”以及常规版(H2几何)三个版本。职业车手和鸡车友的使用需求截然不同,导致了一些品牌需要区分几何,研发成本直线上升,终端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另一些品牌则选择舍弃市场需求更小的竞技用户,把“古典耐力车”彻底做成耐力车,这也是“古典车”走向衰落的其中一个原因。近几年CX车逐渐让位于瓜车也可以类比于此。

不过,职业车手对“古典车”带来的吸震性能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现在古典车没了,靠什么填补呢?——胖胎,尤其是真空胖胎,是最主要方案。

真空胎元年

今年巴黎-鲁贝冠军使用的马牌GPStr30c真空胎。

在赛季初的一文中,我就提到过今年有一半以上顶级车队使用了真空胎,是世巡赛全面转向真空胎的转折点。实际上,这个趋势在去年10月的上一届巴黎-鲁贝上就现了苗头——冠军科尔布雷利使用了彼时尚未正式发布的GPStr真空胎,多支车队也在使用GPStr或者倍耐力P-ZeroRaceTLR等真空胎产品。一些车队因为轮组赞助商还没来得及提供真空轮组等原因尚未转投真空,但是本赛季初也补上了,比如快步、旺蒂、欧倍青-菲尼克斯等等。

随着车架厂商,轮组厂商,轮胎赞助商都各自做出了努力,真空胎终于在主车群普及开来了。

气动、全内走线、碟刹、电变、胖圈、真空胎这些看似单独的元素,实际上是环环相扣的。对气动性能的追求推动了全内走线,碟刹,气动胖圈的发展;进而推动了电变,真空胎的普及。碟刹彻底解放了车架对于轮组和轮胎的宽容度,现在主流的综合车乃至气动车,基本上都有32-34mm级别的胎容了,这为真空胖胎的普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以往的圈刹古典车还只是装着28c的马牌Competition管胎,现在莫霍里奇的气动车都装着32c的GPStr了,你说谁的舒适性更好?

要普及真空胎,碟刹是个重要前提,不过巴黎-鲁贝的碟刹化之路并不平坦,因为职业车手,尤其是古典赛车手,是最固执守旧的一帮人。一个证据是:上一代SPECIALIZEDRoubaix要为职业队提供圈刹特供版,萨甘年夺冠时使用的Roubaix仍然是圈刹版。直到年,碟刹车才历史上首次夺得巴黎-鲁贝冠军,而且是包揽领奖台。彼时吉尔伯特骑乘新鲜出炉的现款Roubaix出战,不过前三名使用的轮胎依然是管胎。因为疫情,下一届巴黎-鲁贝等到了两年半之后,这也为真空胎的爆发留出了一个足够长的酝酿期。

去年巴黎-鲁贝之前,SRAM忽悠移动之星到阿伦堡森林做了一次管胎-真空胎对比测试。结论是——

·真空胎和管胎同气压(4.5Bar),相近功率(-瓦)的情况下,测试车手B最多能省19秒;

·真空胎打5Bar,管胎打4.5Bar,测试车手A用时接近(4:03对比4:07)的情况下,真空胎省43瓦功率;

·真空胎继续降低气压到4Bar、3.5Bar,测试车手A在相近功率下也能节省10-13秒时间,同时主观感受抓地力和舒适性持续提升。

通俗来说,就是真空胎+低胎压过石头路很平顺,不仅能省功率,省时间,还没那么容易翻车。从性能上来讲,真空胎似乎已经全面超越了管胎。正是这次测试,让移动之星从去年巴黎-鲁贝开始全面改用真空胎——尽管他们每次来都是打酱油的,没什么代表性。

真空胎要在巴黎-鲁贝上全面取代管胎,还有一关要过,那就是爆胎救援。

在过往,巴黎-鲁贝被认为是必须要用管胎的比赛。因为很多石头路无法及时开车救援,一旦发生爆胎还需要车手骑一段路出了石头路才能更换器材,因此,爆了还能将就骑的管胎被认为是最佳解决方案。

不过,时代终究会变,正如巴黎-鲁贝必须要用Ambrosio铝轮的金科玉律也早已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一方面,真空胎有前面提到的巨大性能优势;另一方面,像维多利亚的泡沫垫、各种强力自补液等防爆措施“救车率”不错,被更多车队接受。看文章开头的统计表格,25支巴黎-鲁贝参赛队伍,已经有22支全面或主要使用真空胎,只有科菲迪斯、帝斯曼和珍宝3支车队仍钟情于管胎。古典车和管胎哪个会率先在巴黎-鲁贝上绝迹?还真不好说。

当然了,无论是真空胎还是管胎,上了巴黎-鲁贝一样有极高的爆胎几率。今年的比赛包括范阿尔特、莫霍里奇等选手都遭遇了一次或多次爆胎。范阿尔特虽然骑着管胎,但是在阿伦堡森林爆胎了还是要骑走队友罗森的车;另一位队友拉波尔特爆胎后强行骑石头路,结果把后轮骑炸了,遗憾退赛。真空胎和管胎,谁也别说比对方稳多少。

除了车架和轮胎,鲁贝战车的学问还有很多。每年的巴黎-鲁贝,都是车队技师们秀创意的舞台。

整花里胡哨

历史上,有想法的巴黎-鲁贝参赛队伍都会绞尽脑汁增加战车的舒适性、操控性,时至今日亦不例外。

简单总结一下历年车队技师们的常规操作——

·增加刹车副把

·增加卫星变速按钮

·缠双层把带、缠加厚把带、把带底下加硅胶垫

·座垫加砂纸

·水壶架加防滑条、各种加固

·码表、电变电池加扎带

·用机械变速(还记得萨甘去年的套件吗?)

今年的骚操作也不少,下面简单总结一下今年巴黎-鲁贝一些代表性的器材。

帝斯曼的SCOPEAtmoz电子充气花鼓,典型的差生文具多作品,不过最终没有出现在正赛上。估计这玩意带来的气动性劣势以及不确定性,会抵消行进间调整气压的性能收益。

使用TCR参赛的单车交易车队。直边真空碳条轮上巴黎-鲁贝,自家的28c真空胎顶不住了,赶紧拿遮标的维多利亚30c真空胎救场。

去年的巴黎-鲁贝是快步车队不堪回首的经历。首批RapideCLX只有开口版,只能用开口胎硬上,结果爆胎爆的像放鞭炮那样。今年初,几支闪电赞助车队都换上了尚未发布的真空版轮组以及新款真空胎,安全感十足。如果让我从所有巴黎-鲁贝参赛车队的队车中挑一款来骑鲁贝挑战赛,我会选SPECIALIZEDRoubaix,只可惜这款车没能见证快步挽回颜面。

新款S-Works真空胎(估计标称32c)真实宽度有多宽?我目测有34mm。

届亚军波利特选择用SL7参赛,果然大神的境界是鸡车友无法理解的。

更骚的操作出现在道达尔能源车队,Turgis把牙盘改成了单盘,不仅如此……

后拨还用上了XTR山地后拨。

另一位道达尔能源车手选择了GRX后拨,这款后拨和XTR后拨一样是带稳链器的。

和道达尔能源一样在后拨上开脑洞的车队还有荷兰珍宝队。他们用了上上代的后拨。无论是用GRX还是后拨,目的都是更好的稳链效果。前段时间Shimano12s套件掉链事件频发,引起了一些职业队的注意。个人分析,除了新老牙盘链线不兼容之外,新12s后拨导板加长(兼容34T飞轮)也是其中一个因素。后拨的导板较短(兼容28T飞轮),链条抖动幅度会更小,相信这是珍宝队使用这款后拨的最主要原因。

新款DA轮组是12s塔基,不兼容11s飞轮,用回11s套件就意味着要用回上一代DA轮组。今年天气好,珍宝全队统统上高框的C60(去年的雨战他们用了C40);轮胎则是维多利亚xDugast联名版的30c黄边管胎。帝斯曼车队的配置也类似,11s套件搭配老款DA轮组(德根科布用C60,其他人用C40),维多利亚管胎。

留意到珍宝队只有在白路赛和巴黎-鲁贝上使用Caledonia5古典车,比利时的古典赛用S5+28c管胎足矣。

除了宽胎,3D打印座垫也能带来不错的舒适性。相信未来这项技术会在巴黎-鲁贝上更加普及。

阿彪使用全内走线配置的CanyonAeroadCFR。从喀秋莎时代的克里斯托弗开始,Aeroad就是鲁贝气动车的代表之一。留意到大部分Canyon赞助车手都在使用外走线配置,可以看出职业队对新款内走线结构的保留态度。

今年阿彪也改用真空胎了,只可惜表现没有去年好。

同一张图出现了两台不同队的CanyonUltimate,车手还都没戴手套……

ZIPP火鸟改成直边真空胖圈之后,很多普通车友直呼接受不了,不过这款轮组现在成了移动之星车队的巴黎-鲁贝之选。移动之星队的GPStr轮胎还是前后不同颜色的,审美抓鸡。

同样搞“鸳鸯胎”的还有科菲迪斯。我猜是因为米其林没有30c的管胎,于是前轮胎用维多利亚的管胎改标。Corima的轮组目前只有管胎版和开口版,科菲迪斯即使想用真空胎,暂时也“无福消受”。

旺蒂车队从今年起全面转投真空胎,在巴黎-鲁贝上海见到了一个不常见的轮组型号——NewmenR·42,他们日常都是用R·50甚至R·65高框的。

崔克队的管胎钉子户是马德斯·彼得森,然而也是爆胎退赛了。

全场MVP莫霍利奇的战车——美利达锐克多,卫冕冠军科尔布雷利同款。留意到他只有一台斯洛文尼亚国家冠军版,这台车平时都是装12s套件的,如今为了巴黎-鲁贝又改回了11s套件。使用55-42T盘片的他把链条截得很短,上大盘时链条绷得很紧,这也是减少掉链概率的一种做法。此外,莫霍利奇的GPStr是32c的,从公开数据来看他是唯一选择这一胎宽的GPStr用户。其他队友就没有莫霍利奇那么激进了,全都是12s套件,一些车手还选择综合车斯特拉。

FactorOstro的舒适性也已经到了让车手可以不戴手套的地步了吗?

系统六出没请注意。

阿联酋航空车队的萌萌哒倍耐力真空胎。

另一支CP赞助车队——AG2R也是BORAUltraWTO+倍耐力真空胎,以至于他们之间悄悄换了个轮子,UCI都没反应过来去罚时间……

世文不是完全退出了巴黎-鲁贝,至少还有Uno-X和BingoalPauwels两支边缘外卡车队在用。

从DomaneRSL看“古典车”未来趋势

作为今年鲁贝赛场上唯一一款新古典车,必须要把DomaneRSL圈起来好好保育。

如果未来职业赛场上只剩下一种公路车,那一定是气动车;如果仍有无数种公路车,那一定每一种都包含气动元素。DomaneRSL的迭代思路,就是提升轻量化和气动性,化繁为简回到原点。通过取消头管IsoSpeed,并且把立管IsoSpeed改回非可调整结构,DomaneRSL预计会大幅减重;同时车架多处管型的改变,也让它更符合气动车的潮流。可以说,它是一台更适应如今巴黎-鲁贝速度节奏的“古典车”,但是对于普通车友来说是一款较为无聊的产品。

可能你也想到了——同样带IsoSpeed的MadoneSLR不也能比巴黎-鲁贝吗?是啊,为什么不呢?【崔克:好的,下一代马洞砍掉IsoSpeed……

在未来,相信只有极少数研发能力强的大厂会保留“古典车”产品线,并且会把车子做得越来越像气动车。而大多数普通品牌,都会砍掉这个分支,转而去开发更有市场潜力的跨界耐力车或者竞赛瓜车;巴黎-鲁贝的重任就交给本身宽容度和舒适性就有所提升的常规综合车/气动车。

鸡车友们再想舒舒服服的骑鲁贝挑战赛?用瓜车吧。毕竟公路瓜车双修Pro内森·哈斯就曾说过,巴黎-鲁贝是一场比瓜赛更需要瓜车的公路车比赛。

结语

巴黎-鲁贝不像F1,没有什么火星车能保你稳赢。正如三届冠军坎切拉拉说的:“巴黎-鲁贝是用双腿分胜负的,而不是胎压。”

本届巴黎-鲁贝的胜负手也不是古典车或者气动车,管胎或者真空胎。只有当个人实力,团队配合,策略、时机把握,外加运气等因素都到位了,你才有机会获得胜利。

未来的巴黎-鲁贝,无论器材如何变迁,精彩都值得期待。

用碳条轮比巴黎-鲁贝有没有前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90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