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翡翠岛国爱尔兰,如何玩转垃圾分类
“眼前的湿不是湿,你说得干是什么干?”
这不是歌词,这是上海居民对垃圾分类来自灵魂的拷问?自7月1日上海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来,垃圾分类已成为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据悉,该条例将垃圾主要分为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4类,并规定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可罚5万元。
垃圾分类“逼疯”上海人?别笑!马上进京了
从10月14日起至11月13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修正案》)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修正案草案送审稿的规定,个人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收集容器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处元罚款。
当我们还在为“你skr什么垃圾”挠头的时候,有许多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爱尔兰便是其中之一。就让我们来看看爱尔兰是如何玩转垃圾分类的。
爱尔兰将垃圾分类落到实处
爱尔兰的《废物管理法案》是于年颁布的,且都是以实现循环经济为目标,致力于将废物的回收利用率的最大化,到现在为止,其废物管理方法、基础设施和法规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
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早在年爱尔兰的循环利用率就已经达到了34%,仅次于斯洛文尼亚和德国,排名欧盟第三。
在爱尔兰,根据废物管理法律的规定,必须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和收运。
爱尔兰垃圾回收系统
爱尔兰大部分垃圾收集公司遵循同一套垃圾回收系统。以首都都柏林为例,居民在投放废物时会使用到三种容器:棕色垃圾桶可存放花园废料、厨余垃圾及其他可作堆肥的垃圾;绿色垃圾桶存放可回收垃圾;黑色垃圾桶可存放其他垃圾。
目前全市共有15家收运服务的提供商,每家公司对绿色容器和棕色容器投放内容的规定都有细微的差异,但总体来说,绿色容器都是用于投放纸类及纸板,以及塑料和金属材质的包装废物的投放,而棕色容器则用于投放小体积的园林废物和厨余垃圾。
投放点及回收利用中心
除了上门收运服务,都柏林全市还设有94个集中投放点,相当于每10万居民拥有18个投放点。居民使用投放点不需缴纳任何费用(集中投放点的运营成本已经包含在商品的售价中)。
此外,都柏林还设有2座大型和8座小型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中心,用于投放各种可回收利用物、大件垃圾、有害废物;其中还有4家接收园林垃圾的投放。如果居民只在回收利用中心投放可回收利用物,则可以免费使用中心,但如果要投放大件垃圾和有害废物,则需要按照入场车辆的大小缴费,具体如下:
居民在回收利用中心投放园林垃圾也要缴纳费用,费率为每袋(容积不可超过80升)2欧元。都柏林的居民并非必须与收运服务提供商签订收运合同,而是可以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中心进行所有废物的投放(包括剩余废物),只需按照上述规定缴费即可。
收运服务费用
如果选用市场化的上门收运服务提供商,则收运服务的收费主要是由剩余废物的收运量决定的,但通常服务商也会按年收取一定的设施使用费。不同的服务商有不同的收费制度,但归根结底,都是以收运频次和剩余废物的容器大小(或收运重量)来作为收费标准的。
所以说,爱尔兰的生活垃圾管理服务执行的是按产生量收费的制度。对于有机废物的收运服务,一些服务商会收取费用,而另一些则会免费提供,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可回收利用物在投放时受到的污染。一般来说,在爱尔兰,一户居民每年的生活垃圾收运费用支出为到欧元。
环境比发展重要
自年起,爱尔兰政府在废物方面更注重在如何将废物转变成资源,逐步停止填埋作为废物处置手段,让更多的废物得到了能源回收处置,而且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年时,爱尔兰有25座处在运营状态的填埋场,而年时,数量已经下降到了只有5座。
爱尔兰政府为了保护居民的生活环境,他们甚至作出了牺牲。年,都柏林港口公司打算填平50英亩海岸用于扩建都柏林港口,扩大港口规模的10%,便能增加吞吐量50%。3年项目期间能提供个就业机会,带来收入万欧元。
但这个申请却被爱尔兰规划局拒绝了,拒绝原因是填海的部分地区是计划的特殊保护地带,远期也会造成附近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数量的减少,Clontarf地区也有遭受洪灾的危险。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作为拥有全球最丰富风能的国家之一,爱尔兰在风电领域有出色技术和研发能力,加上政府坚定的态度和对清洁能源大力的支持,使得风电成为爱尔兰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一。
据统计,风能目前已经提供了爱尔兰全国29%的电力,亚马逊、苹果、脸书等公司都在这里陆续签订了风力电力采购协议,此举也为欧洲其他地区风力发电厂与消费者之间的风电采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世界环境保护组织(EPA)的调查报告中显示,爱尔兰从来没有超过PM10和PM2.5的限定标准,反之这里的空气质量一直都在世界健康组织(WHO)制定的空气质量标准之上。爱尔兰植被覆盖率位列全球第19位,所以才被称作“天然氧吧”、“翡翠岛国”等美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