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交战国革命运动高涨二月革命对各交战国反

引言

沙皇制度的推翻,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里都受到热烈的欢迎。国际无产阶级祝贺俄国革命,认为它是对世界反动势力的支柱之一、世界大屠杀的祸首之一的那种统治的正义的膺惩。

德国革命的成熟

俄国二月革命使德国人民产生了早日结束战争的希望。关于俄国工人和士兵的反战发动和他们要求立即缔结民主和约的消息,很快地就传遍了德国,加强了群众的革命浪潮。可是,德皇政府连停止战争的意思都沒有。帝国主义集团认为:俄国革命对于德国是有利的,它可以借此时机展开新的攻势,使战爭以胜利和掠夺俄法以及其他国家而告终。在德国的无产阶级中,对于为退出战争而进行革命斗爭的必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年4月,萨克森的内务大臣维特楚姆在致各州领导人的信中谈到工人的心情越来越激昂。

大臣写道:“这种心情的来源显然不仅是旷日持久的战争,而主要的是面包、土豆和煤炭的不足,是俄国的政变,这一政变对俄国以外的不稳思想的影响是无可爭辩的。”年4月16日,在柏林军火工业中工作的五金工人举行罢工。罢工具有政治性质,蔓延到了全国。柏林五金工人宣布支持俄国革命。在来比锡,罢工的五金工人也提出一系列的政治要求:取消戒严、废除强制劳动法、释放政治犯、实行普选制度;他们还要求政府宣布准备立即缔结不兼并的和约。

斯巴达克团的团员们号召各行各业的工人效法俄国,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德国最初一批苏维埃是在四月罢工的进程中,在各企业里产生的。在社会沙文主义者的协助下,政府把四月罢工镇压下去了。但是到了6月,科伦、汉堡、杜塞尔多夫以及其他城市又纷纷举行大罢工,同时还举行示威游行。年全年,德国罢工的次数比战争头几年增加了1倍,罢工的人数增加了3倍。俄国工人和士兵的榜样,加强了德国军队中的不满。在东部战线上,德国士兵同俄国士兵经常举行战壕联欢。

年5月1日,成千上万德国士兵同俄国士兵举行集会和群众大会,要求和平。在西部战线的德军中,不服从军纪的事件也有增无已。德国舰队上发生的事件特别严重。年8月初,以主力舰“腓特烈大帝”号为核心的水兵秘密革命组织已拥有约4千名成员。这个组织的领导人是水兵莱赫比奇,他准备“仿照俄国”,在舰队中建立“水兵苏维埃”。在造船厂工人和水兵之间散发了一些传单,号召以德国革命去支持俄国革命。这样的传单之一说:“胜利的俄国革命同胜利的德国革命结合起来,将是不可战胜的。”

年8月,一些军舰上发生了起义。水兵们拒绝服从指挥官,惩处了可恨的军官。司令部不得不派去步兵部队,对革命的水兵进行了最残酷的镇压。水兵组织的领导者莱赫比奇和凯比斯被处死。德国舰队中发生的事件具有重大的意义。列宁认为:德国水兵的起义“正是大转折的标志,正是全世界革命前夜的标志”。不过,工人阶级的大多数人当时还沒有参加革命运动,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对革命运动也没有作出必要的响应。

在年,德国无产阶级还沒有真正革命的政党。中派分子为了保持他们对工人的影响,决定在组织上同谢德曼派决裂。年4月,他们纠集自己一派在哥达市召开代表大会,在会上建立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根据考茨基的提议,定名为“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考茨基、哈阿茲以及代表大会的其他参加者的报告和发言证明,这个政党的纲领和政策与无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爭取社会主义的斗爭毫无共同之处。“斯巴达克团”的领导人犯了一个严重错误:斯巴达克团团员的代表参加了哥达代表大会,幷且使自己的团在保留自治组织权利的条件下加入了新政党。

“斯巴达克团”同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的合作阻碍了先进工人摆脫考茨基主义的影响的过程。许多真正愿意为社会主义革命进行斗爭的革命工人都参加了“独立党”,而该党的领导却采取对革命运动极为危险的搖摆立场。年春天,德国统治集团为了装饰门面,展开一个帝国“议会化”运动。有相当大一部分资产阶级,甚至某些最有远见的德皇官吏,都力求实行政治改革,这种改革的使命,是防止日益迫近的革命。但是,事情只限于空洞的诺言。

根据宰相比特曼-霍尔维格的要求,德皇威廉二世于年4月颁布了战后在普鲁士以比较民主的精神改革选举制度的所谓《复活节宣言》。这些诺言受到资产阶级政党和社会民主党的欢迎。到年夏天,相当大的一部分德国资产阶级得出了如下的结论:必须同协约国缔结妥协性的和约。在天主教中派政党的一些领导人(艾尔茲贝格尔等)中间,这种情绪特別加强了。在这种立场上,国会中的中派、进步派和社会民主党的政党联盟形成了。

联盟拥有多数票,在年7月19日力求通过了国会愿意“在协商基础上缔结和约和世界各国人民长期亲睦”的决议。决议中沒有具体指出德国放弃兼并它在波兰、波罗的海沿岸、比利时,法国已经侵占的领土。尽管如此,右派政党、德皇和军事指挥部对它展开了残酷的斗争。报纸上出现了垄断联合组织,容克地主组织和沙文主义联盟的抗议,它们要求继续战争,百分之百地实现德国兼并的纲领。这个阵营很快就使国会的策略化为泡影。

不错,比特曼一霍尔维格宰相辞职了,但是,新宰相米哈里斯却宣布说:他将继续遵守“在协商基础上缔结和约”的决议,只不过有一个保留条件:“按照我对它所理解的那样。”不久以后,德皇便说明应当怎样“理解”这项决议了。年7月20日,威廉在接见国会议员时宣布说:“协商就是:我们向敌人索取金钱、原料、棉花和油类,从他们的口袋移到我们的口袋里......”。年9月11日在御前会议上所通过的“和平纲领”,不但沒有削减、而且更加扩大了德帝国主义在西方和东方的侵略计划。

奥匈的革命运动

奥匈得到俄国革命的消息以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街头群众大会和反战示威游行。在维也纳的企业里开始了罢工。奥匈军队的瓦解加强了。外交大臣丘尔宁在上皇帝书中招认说:“战争重担已不能再担负”。统治集团的混乱状态是如此之大,政府甚至宣布了5月1日为休息日。可是,政府仍然沒有力量阻挡五一罢工和一般地削弱罢工运动。年,奥地利(加里西亚和布科维纳除外)的罢工次数比年增加2倍,罢工人数增加了10倍。年5月,维也纳和布达佩斯军火企业的多数工人都参加了罢工。

年夏天,在捷克的工业区爆发了大罢工。布尔诺市发生起义,在街头上展开了好几天武装斗争。年秋天,列宁写道:“捷克工人出于愤怒的发动被非常残暴地镇压下去了,这只能证明政府极度的恐惧。”政府为了缓和国内紧张局势,施展各种政治手腕。皇帝赦免了已被法庭判处死刑的弗·阿德勒,改为监禁。在年5月30日国会开会时,皇帝致开幕词,答应实行政治改革。

在匈牙利,体现着极端反动和压迫斯拉夫族居民政策的蒂萨政府辞职了。帝国内斯拉夫人住区的资产阶级和地主们也害怕工人运动。他们大多数人认为必须维护哈布斯堡王朝作为东欧反动势力的支柱,提出了把奥地利变成“在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统治下的联盟国家”的要求。另一部分斯拉夫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分子指靠协约国强国的帝国主义政府。以马萨利克和贝奈斯为首的巴黎的捷克“民族委员会”的领导人主要是指望法国和英国。

他们甚至把希望寄托在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身上,当马萨利克访问彼得格勒时,曾同俄国临时政府商谈在俄军进攻的帮助下解放捷克和斯洛伐克的计划。南斯拉夫民族主义者在英国外交部的支持下,年7月在科孚岛会议上制定了将奥匈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塞尔维亚等土地同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合并,成立一个由卡拉盖奥尔吉耶维奇王朝统治的君主国家的计划。奥地利和匈牙利的社会沙文主义者破坏了无产阶级反对战爭的革命发动。

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用“行政改革”草案来对抗爭取和平的革命斗争,宣传把奥匈变成“联盟国家”、“联邦国家”等等,硬说哈布斯堡王朝的君主国是“小民族的避难所”。奥地利中派分子热烈赞扬俄国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他们批评党的领导,只是由于它公开支持政府。这种批评永远是以中派分子和党的机会主义领袖找到共同语言而告终。

年夏天,以弗·科里乔涅尔为首的“左翼激进”派脫离了中派分子,召开第一次秘密代表会议,在会上宣布他们拥护布尔什维克的观点和“齐美尔瓦尔得左派”。这一派革命的社会主义者同维也纳和工业都市维也纳新城的工人建立了联系,并在维也纳卫成部队的士兵中间展开革命宣传工作。但是,“左翼激进”派沒有能够建立起一个独立的,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匈牙利和捷克的社会民主党内,革命的社会主义者的力量更加薄弱。

英国的罢工斗争。里子反战会议

年春天,英国掀起新的罢工浪潮。兰开夏工业区变成罢工的中心。年4月底,这里展开了大罢工。不久以后,就有48个城市的约25万名机器制造业工人参加了这次罢工。年6月3日,各工人组织在里子市举行反战会议,这是群众中的深刻不满的又一个标志。参加会议的有职工会、工党和社会党基层组织的1,多名代表。会议几乎全体一致通过了祝贺俄国革命的决议和争取民主和平的口号。

有一项决议号召与会者立即在英国各城市和各郡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以便展开爭取和平和保卫劳动人民的切身要求的斗争。麦克唐纳、斯诺登和独立工党的其他首领们利用了俄国苏维埃的声望。他们在里子会议中表示支持一切决议,保持住了革命化的群众对他们的信任,但是后来,他们把会议的决议完全束诸高阁了。尽管如此,罢工的浪潮和里子会议却引起了统治集团的极大不安,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新的欺骗群众的蛊惑手段。在这些手段中,以自由党人威特利为首的政府委员会制定的措施计划占有特殊的地位。

计划规定工人“监督生产”,方式是由企业主和工人的代表组成“工业委员会”,该会可以调解纠纷,解决工资问题等等。里子会议以后不久,政府便在报刊上大力宣传“威特利计划”;年秋天,在职工会的支持下,开始来实现它。工党的某些领导人为了保持他们对在战争中被弄得精疲力竭的工人群众的影响,不得不转为政府的反对派。例如,奉命到俄国去宣传把战争“进行到胜利为止”的韩德逊,回到英国就开始批评政府,年8月退出了内阁。

但是,韩德逊的退出内阁并没有使工党同保守党和自由党合作的政策有任何改变。工党的巴恩斯补上了韩德逊在劳合-乔治“战时内阁”中的遗缺。法国工人和士兵的反战斗争年春天和夏天,法国的罢工运动也相当地高涨起来。5月,罢工工人总数超过战爭以来33个月的罢工人数总和;6月,罢工人数比5月又增加了1倍。罢工席卷了1,多个纺织企业,以及不少的制革和其他企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缩短工作时间、保证星期日得到休息。

女工爭取八小时工作制、同工同酬、与男工享有同等权利,她们在罢工中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法国工人阶级不顾社会党和工会首领们的阻挠,在年举行开战以来第一次的五一罢工,这次罢工席卷了巴黎以及全国几乎所有的工业中心。军火工厂的成千上万的工人参加了罢工。在群众大会上提出了制止战争、尽速缔结民主和约的口号。6月,巴黎和外省的男女工人举行反战示威,常常同警察展开激烈的巷战;政府还利用殖民军镇压示威。

工人争取停止战争的发动,对军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资本家、大地主和投机商人发财致富,而劳动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却受穷挨饿,惨遭破产,他们的愤懑心情也从后方传到了前线。最高统帅部以士兵的性命为儿戏,随意牺牲,这种行为在前线士兵中间引起了对统治阶级上层的憎恨。在尼维尔将军的冒险主义四月进攻失败以后,军队里掀起了革命的浪潮。这一浪潮一直延续到6月底,根据官方资料,曾经席卷75个步兵团、23个步兵营和12个炮兵团。士兵们拒绝进入战壕,他们举行群众大会,向政府提出革命的要求。

在综合这些要求、以“法军十诫”的名称传遍全军的文件中,有一条说:“在入冬前结束战争。立即缔结不兼并不赔款的和约······将那些鼓吹要把战争进行到胜利为止的众议员、参议员和记者们送到前线去。”在某些情况下,士兵拒绝服从长官。例如:第团的名士兵组成一个军营,由他们自己选出的指挥员来领导。驻扎在苏瓦桑的两个团听说殖民军在镇压巴黎女工的示威,就夺取停在火车站上的列车,乘坐它们驶往首都,但是在途中被截住了。5月29日,这几个地区又有几个团以全副战斗装备向巴黎进军;有1个团到达首都附近,同骑兵部队激战了一夜。

年,沙皇政府所派遣的几旅俄军到达法国战线,促进了革命运动的高涨。二月革命以后,这些旅中都成立了士兵代表苏维埃,负责监督指挥部的行动。有很大一部分俄国士兵拒绝在异国作战,要求临时政府立即把他们调回祖国。法国指挥部急忙把这几个俄国旅调到拉库尔提纳后方兵营,企图在那里解除他们的武装。9月,俄国士兵在这里举行起义,遭到残酷的镇压。这些事件给法国人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不过,年在法国产生的危机沒有达到足够深刻的程度。

富有经验的、得到社会沙文主义者和无政府工团主义首领们支持的法国资产阶级,能够对付军队中的革命运动。由于采取警察手段,前后方的联系被切断了,起义的团队被武装力量残酷地镇压下去。哗变士兵被送交野战法庭,有几百名被判处死刑。指挥部以大批休假的形式,把几万名“不稳”士兵从前线调开。同时,士兵及其家属的物质生活条件也有一些改善。政府遣散了年岁较大的预备兵。尼维尔及其他一些不孚众望的将军被革了职。统治集团在同工人运动作斗爭时,也采取“鞭子和蜜糖”的方法。对工人组织和和平主义者实行种种迫害。加强了劳动军事化。

同时,在缝纫工业中缩短了工作周(每周51/2工作日);女工和工资低的工人增加了一些工资。社会沙文主义者的策略给予资产阶级很大的帮助。在战争的头几年,法国资产阶级欢迎社会党的首领参加政府,认为社会党对劳动人民的影响可以保证更顺利地动员力量来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但是,在年,在群众革命浪潮的情势下,资产阶级开始改变自己的政策。一部分资产阶级政客(凯欧、白里安)已经丧失信心,认为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打垮德国,他们准备同敌人单独谈判,以便腾出手来镇压革命运动。

但是,另外一部分代表金融资本最有势力集团的资产阶级政客却坚决主张把战爭继续到完全胜利为止,并要求立即无情地镇压工人运动,确立独裁制度。站在这种立场的有资产阶级右派政党,保皇党和以若尔日。克里孟梭为首的、极端沙文主义的右翼激进派。某些社会沙文主义领袖暗中支持克里孟梭。年9月,他们为了保持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而退出了政府,并且公开地对其余的部长说:在目前的情况下,社会党在野会比在朝对统治集团有利。

都灵事件

年春天和夏天,意大利工人的罢工和反战运动达到了巨大的规模。反战运动是由都灵的先进工人领导的。在这些工人中间,革命的社会党人安东尼奥·葛兰西(后来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建立者)享有很大的威信。根据葛兰西的倡议,都灵左翼社会党人翻译并讨论了列宁关于战争的文章,并把它们散发到各工厂去。

年8月21日,都灵发生了大罢工。这次罢工本是由工人食粮供应中断引起的,但是它很快就变成了反对帝国主义战爭的革命发动。工人同军警进行了5天街垒战。在这些战斗的时期,有多名工人死亡,2,多名工人负重伤,几千名工人被捕后送往前线。尽管遭到残酷镇压,意大利的群众很快地革命化了。

结语

俄国革命是反战革命运动的最有力的加速器,这一运动虽然遭到惨酷的镇压,但在各交战国中却高涨起来。工人们相信“彼得格勒的星星之火将会照亮其余被军国主义奴役的世界。”俄国革命对于德国和奥匈的劳动人民具有特別深刻的和直接的影响。这是因为中欧强国的人力和物力的资源,比协约国各国的资源消耗的多。另外,德国和奥匈的军队直接同俄军接触,接受了俄军的革命化的作用。俄国工人的先例加强了意大利无产阶级的战斗精神,促进了他们革命情绪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45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