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我们了解多少,发生的也许并不只有眼

万物互联的时代,人人以为自己了解全世界。但总有一些瞬间,让你重新发现自己知识的缺漏。比如眼前的这场疫情,全世界都在病毒的面前卸下了文明的面具,人性的细枝末节都被一一敲打。要知道,哪怕是自诩发达的国家,也容易在文明的遮蔽之下遗忘了祖先的教训,在病毒的攻击中顾此失彼。曾经是丝绸之路西端的意大利,在这场疫情中成为欧洲第一个“爆发地”,要知道这里诞生过人类文明初期的众多先知以及无数曾经繁盛的家族,留下了众多辉煌灿烂的艺术品和脍炙人口的故事。关于意大利,我们知道的是什么?是帅哥如云的足球队,是兼收东西方精华的美食,还是爱情至上的浪漫情怀?其实,我们得承认,我们对这个国家知之甚少。比如,西方最早的两个最著名的跑得最远的浪漫主义者都是意大利人。一个从陆路向东直到中国,一个从海上向西到了美洲。威尼斯除了泡在水里还有马可·波罗的小楼《从威尼斯广场观圣马可船坞》年卡纳莱托古代威尼斯人在潟湖中的滩地上砸下密密实实的木桩,中间填上沙砾,上边铺一种又厚又大的石板。这些石板是经亚得里亚海从斯洛文尼亚那边的伊斯特拉运来的,这种石头的防水性能极好,几层石块铺好后,再在上边叠砖架屋,当然坚实可靠。不知这主意最初是哪个聪明的人想出来的。历史总是把伟大的普通人忘记,威尼斯却受益于这个水中建房的高招,直到今天。马可·波罗出生的小楼马可·波罗出生的小楼就在这座城市,虽然里边已经找不到任何遗物,房子却依然完好,如今底层都改作小饭店。这里的人以马可·波罗为自豪。尽管一些苛刻的学者还在怀疑《中国游记》的真实性,威尼斯的老百姓却坚信马可·波罗去过中国,并把面条、饼、饺子带到意大利来,变成意大利面和披萨。有趣的是他们的饺子变作四方形的了,好像火柴盒,模样虽然有点怪,可是外边有皮,里边有馅,说是饺子也不为过。他们肯定没把中国妇女包饺子的手艺学去。热那亚的残缺小屋发现了美洲的哥伦布在这里长大哥伦布出生在热那亚的文献离索普拉纳门不远,有一座用红砖与石块粗粗垒起的爬满长青藤的古老的两层小楼,竖立在一个街角,便是哥伦布的故居了。从地理位置看,它在城门外,面朝不远的大海。据说最早是一座织工房,哥伦布就出生在这里。现在已是一座残缺不全的建筑,除去门面的一点楼体,加上二楼两扇窗和底层一个门,其余都是一些残垣断壁。走进里边,每一层只有一两间很小的房间,一条粗粝的石头楼梯伴随一个窄小的天井直通上去,楼里没有什么家什物品,空空荡荡的,只有一些与哥伦布相关的文字、图表与图画挂在墙上。楼下房间放着一本厚厚的资料,里边有哥伦布出生于热那亚的档案复制件,这是最有意义的陈列品了,它是哥伦布生在这里的依据。哥伦布家境贫穷,自小帮助父亲干活,但是不远处深蓝色无边的大海对他充满诱惑。他总在想,海的那一边是哪里?这是生活在陆地的人很难有的想象。为此,他读了很多书想找到答案,还在船上谋到一份工作学习驾船航海。然而,他开启真正的航海探险生涯并取得伟大的成就之地却是在西班牙,他在这座城市生活时还默默无闻。可是对于今天的热那亚来说,有这座楼就足够了,它实实在在地证明了影响世界历史的哥伦布就出生在这座城市里。为此,热那亚人整修这座故居时十分精心,尽力保留残破的古楼所有的历史细节,特别是一些不知其内容的细节,比如地上一个坑或墙上几个字母,不管知不知道它形成的原因和实在的意思,全都要保留下来。历史愈久远,它未知的细节就愈多,历史感就愈丰富,为此才使得这座孤零零的哥伦布小楼叫我们深信不疑。如果热那亚没有这点真实的历史“残余”,哥伦布出生在这里就成了一种看不见抓不着的说法。莎士比亚笔下的爱情在维罗纳弄假成真朱丽叶故居的阳台在维罗纳城市中心香草广场附近卡佩罗路上的一座古老的小楼,据说就是朱丽叶的故居,朱丽叶就住在二楼上一个带阳台的房间。那个阳台不就是她与罗密欧幽会的地方吗?而在不远一条街上还能看到罗密欧住的房子,那是一座挺大的宅院。此外,在城外较远的阿迪杰河边一个宁静和绿荫重重的地方,还可以找到朱丽叶的墓地呢。其实,文学史家从古希腊时期奥德维的《变形记》中找到这个故事最初的影子,那时它只是一个殉情的神话故事。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四七六年,它才出现在意大利诗人的《马萨丘故事集》中,可是主人公的名字并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没有两个结仇甚深的家族的背景,尤其是故事发生的地址是在另一个城市锡耶纳,这是今天的维罗纳人最不愿意提到的事。显然,这只是一个在民间传说基础上不断改写与创造的故事,就像中国的《天河配》,充满了历史的虚构与虚构的历史,但是维罗纳却一天天把它变为现实。伦敦的“福尔摩斯博物馆”把话说得明明白白:福尔摩斯不是真人,是柯南·道尔虚构的;但维罗纳不同,他们把罗密欧和朱丽叶当做他们城市的历史人物了。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直接从英国诗人亚瑟·布鲁克的叙事长诗《罗梅乌斯与朱丽叶的悲剧史》改编而来的,于一五九七年出版。如果没经过莎士比亚神奇的笔,它也许只是地方一个不见经传的传说而已。然而莎士比亚一动笔,便把它创造为人类爱情的经典。来自世界各地的男女青年在故居门洞墙上选自冯骥才先生《意大利读画记》,此书采用游记笔法,以画家兼作家的双重身份,解读意大利名画、名家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同时也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对文化、历史尊重的情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49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