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斯拉夫国家的国旗看起来很相似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的国旗似乎都是以俄罗斯国旗为原型的。但是,事实上,这些旗帜中的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历史。
外国人经常将几个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的国旗与俄罗斯国旗混淆。究其原因是,这些国家的国旗上使用相同的颜色:白色,蓝色和红色(以不同的顺序)。
这些颜色通常被称为“泛斯拉夫”。它们已经成为斯拉夫国家的统一元素,就像芬兰,冰岛,挪威,瑞典和丹麦国旗上的斯堪的纳维亚十字架。
除了多色条纹,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国旗的必备元素是这些国家的盾形纹章。
泛斯拉夫国旗
年的泛斯拉夫大会,这些颜色被正式采用,被认为是欧洲泛斯拉夫主义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里程碑。特别是历史学家俄罗斯纹章学委员会主席格奥尔基·维林巴霍夫认为大会成员决定使用俄罗斯的白色,蓝色和红色作为其解放运动旗帜的基础。
然而,在那个时候,俄罗斯官方有一个不同的国旗颜色:黑-黄-白,而白-蓝-红三色(尽管图案不同)甚至在划时代的国会之前就在斯拉夫民族中作为国旗使用。
俄罗斯国旗
专家认为俄罗斯国旗的诞生年份是年(在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统治期间),当时第一艘名为“鹰”的俄罗斯军舰使用了这种三色旗的原型。白色,蓝色和红色的旗帜也在彼得一世统治时期使用。年,拥有12门大炮的“圣彼得”号游艇升起了“莫斯科沙皇的旗帜”,上面装饰着金色的双头鹰。
年1月20日,彼得一世颁布了一项“关于商船使用的旗帜”的法令,根据该法令,这种三色旗应该在商船上使用。这些船促进了其他国家与俄罗斯的联系。年,亚历山大三世宣布俄罗斯商船的旗帜为白色,蓝色和红色。
亚历山大二世和沙阿·纳斯尔在察里齐尼草原的巡游中。年。
与此同时,在年,一面黑白旗帜出现在彼得一世的旗帜上,并开始在国家仪式中使用。一个半世纪后,在年,它被正式批准,白蓝红的旗帜继续被商船使用。现在使用的旗帜是在尼古拉斯二世统治下获得了官方地位,尼古拉斯二世于年废除了帝国的黑白旗帜。
塞尔维亚国旗
白红蓝旗帜的出现与第一次塞尔维亚起义(-)有关。红蓝白旗由第二次塞尔维亚起义(-)的领导人米洛斯·奥布雷诺维奇王子正式开始使用。
年,被奥斯曼帝国承认为自治的塞尔维亚公国通过了一项宪法,其中塞尔维亚国旗被描述为红,白,蓝旗。这种图案引起了批评,并引发了与法国国旗的比较。因此,在年的同一年,决定返回红色,蓝色和白色三色。
黑山公国(后来称为王国)以塞尔维亚为榜样,也采用了类似的颜色模式。
许多塞尔维亚人认为他们的旗帜是倒置的俄罗斯国旗,因为俄罗斯为塞尔维亚人民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KCSS,自年以来的南斯拉夫王国)于年成立时,蓝白红再次被人们记住。它一直持续到年,即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存在的期间。
然而,红蓝白旗也被使用。从年开始,它是作为南斯拉夫一部分的塞尔维亚的象征,然后成为今天这个国家的官方象征。
克罗地亚国旗
在克罗地亚,人民广泛使用的颜色已成为传统的红色,白色和浅蓝色,于年获得官方地位,当时指挥官约瑟普·耶拉契奇被宣布为达尔马提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统治者。这发生在年至年克罗地亚革命期间,当时三色旗成为国家身份的象征,并代表了二十世纪克罗地亚领土的旗帜。红色,白色和蓝色三色旗仍然是今天克罗地亚的象征。
斯洛文尼亚国旗
在斯洛文尼亚,三色旗几乎与俄罗斯完全相同(除了蓝色较浅),出现在克拉尼公国的时代,这是神圣罗马帝国和后来的奥匈帝国的迭代。
然而,俄罗斯历史学家格奥尔基·维林巴霍夫指出,斯洛文尼亚国旗现在的形式是在年的泛斯拉夫大会上通过的,“并且是从俄罗斯国旗复制而来的”。
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的国旗
在斯洛伐克,白蓝红三色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年的革命,当时斯洛伐克人反对匈牙利王室。它于年9月18日成为官方符号,并在斯洛伐克领土上使用。
据信,浅蓝色是从俄罗斯和克罗地亚国旗中借鉴来的。
自12世纪以来,捷克人的徽章一直是白色和红色。年,随着捷克斯洛伐克的形成,在左侧增加了一个蓝色三角形来代表斯洛伐克。年国家分裂后,捷克共和国继承了这三色旗,斯洛伐克沿用了年的国旗。
保加利亚国旗
保加利亚国旗的颜色与经典的泛斯拉夫国旗颜色略有不同。在这里,绿色在历史上取代了蓝色。然而,在保加利亚的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使用红色,白色和蓝色。在俄土战争(-)期间,伊沃斯基修道院的俄罗斯修女向保加利亚民兵赠送了一面萨马拉旗帜,上面有一个十字架,中间描绘了伊比利亚圣母的形象。
这面旗成为国家圣坛和保加利亚军队的象征之一,这是该国历史上唯一被授予保加利亚勇气勋章的旗帜。士兵们带着它参加了旧扎戈拉,新扎戈拉,希普卡和谢诺沃的战斗。自年以来,它一直保存在保加利亚国家军事历史博物馆。顺便说一句,萨马拉和萨马拉地区的现代旗帜与旧的萨马拉旗帜相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