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斯洛文尼亚的见闻,不那么
在来斯洛文尼亚之前,像大多数人一样,我对这里知之甚少。
我曾以为,在这样一个不大的东欧国家,会汉语、学汉语的人很少,所以当我走在街上,听到别人用汉语朝我们打招呼时感到惊喜无比。
我还曾以为,这里的人们像多数人认知中的欧美人一样性格外向、热情开放,结果发现,斯洛文尼亚人有着独有的沉稳和内敛……
关于教学
—会害羞的学生
我第一次上课的班级是Kosze小学人数最多的初级班,基本上都是低年级的小学生,那个时候特别担心这么多小孩子课堂纪律会不太好。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们都很乖,对我虽然充满了好奇,但还是努力克制着自己,回答问题或者想问问题之前都会举手。
慢慢的我发现,内向和害羞是斯国小朋友的特质,但这不妨碍他们对汉语的热爱,对老师的喜爱。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很聪明却不爱说话的小男生,在我们学过“动物”之后,把去中餐厅吃饭送的十二生肖日历带到课上向大家“炫耀”,在得到我的肯定之后开心得不得了。
中文诗朗诵
幼儿园和一年级的小朋友相比之下会活泼些,每次去幼儿园上课都会有一堆小女生抱住我,上课前要抱,结束之后也要抱住说再见;带着小耳朵发箍的米拉跟我打招呼的方式是“givemefive”;上课时有点调皮但很聪明的菲利普课下遇见我总要跟我玩数字或者颜色游戏;总是笑眯眯的尤里见到我不停地跟我说“你好”和“再见”……
在我教的学生中还有两个高年级学生,其中一个已经学习汉语五六年了。在Trnovo小学举办的纪念民族诗人普列舍仁的活动上,她用汉语朗诵了一首诗。这首诗很难,我用拼音给她标注好每一个字,她就不厌其烦地练习。
朗诵结束后,大家为她鼓掌的那一刻,我真的非常为她骄傲。当我竖起拇指夸她的时候,她特别不好意思地笑了,然后憋回斯语“Hvala”,用汉语对我说了“谢谢”。
关于文化
波提卡和民族节日
圣诞节是我来到这里遇到的第一个盛大节日。从超市到街头都在卖一种带馅儿的面包——波提卡(Potica),这是他们的传统美食。
同事的学生,一位奶奶,还邀请她到家里品尝亲手做的波提卡。而且在斯国不只是圣诞节,其他节日或者日常他们也爱吃波提卡。我跟同事开玩笑说,这就像北方人对饺子那般的热爱吧。
狂欢节游行
普列舍仁日(Preerenday)是斯洛文尼亚的国家文化日,也是我亲身体验感触最深的节日。全国上下都在庆祝这个节日,足见他们对文化的传承和重视。每到这个节日,学校会举办许多有创意、有意义的活动,比如诗歌朗诵活动;街头市民扮成普列舍仁;全国的博物馆都免费开放……
狂欢节同其他国家的狂欢节形式差不多,却融入了斯洛文尼亚独有的文化元素——龙城卢布尔雅那的“龙”贯穿了节日始终。游行队伍的开头是一只巨大的恐龙,围观队伍也有小朋友穿着小恐龙的衣服。但最具斯国特色的是戴着恐怖面具发出巨大声响的仪式,据说这样可以吓跑冬天、迎来春天,似乎与放鞭炮驱赶“年”有异曲同工之处。
正是这样独特的文化,孕育了这个民族独特的民族性格。也许他们不那么热情,但总是特别地友好。
关于自然
阿尔卑斯山的眼泪
走在卢布尔雅那的大街小巷,总能遇到穿着专业的运动服跑步的人。即使是寒冬,也有衣着单薄享受着运动的斯国人民。在我跟同事穿上羽绒服的时候,当地人只穿外套,在我们还穿着外套的时候,他们已经穿上了短袖短裤。
上个学期,我的合作老师通知我,下周的汉语课延后了,因为学校组织孩子们去滑雪或者游泳,又或者我的学生告诉我他下课之后要去滑雪。我很惊讶每个小孩子居然都掌握了这两项技能。于是我慢慢地了解到,斯洛文尼亚人喜欢一切爱冒险的运动,比如滑雪、徒步、爬山。
冬季的布莱德湖
这大概与他们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关。
斯国最有名的景点——布莱德湖被誉为“阿尔卑斯山的眼泪”,背靠阿尔卑斯山脉。斯国境内最高峰特里格拉夫峰(也属于阿尔卑斯山脉)被视为斯洛文尼亚的象征,出现在国旗上。
紧邻着山峰的博希尼湖是我见过的最美、最干净纯粹的湖泊。身处湖泊,被雪山围绕,连吸进的空气都格外纯粹。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他们,自然也更愿意亲近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
在这里任教的日子里,我真正认识了斯洛文尼亚。以后无论在哪,都不会忘记这段时光。
作者简介:赵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年至年任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
来源:孔子学院,版权归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