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谁影响了历史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www.kstejiao.com/about/ccll.html近段时间友人们眼中的我都颇像个疯子。无他,一方面疯狂与他们安利这本诺埃尔·马尔科姆(NoelMalcolm)成书于年的《帝国代理人:16世纪地中海世界的骑士、海盗、耶稣会士与间谍》(AgentsofEmpire:Knights,Corsairs,JesuitsandSpiesintheSixteenth-CenturyMediterraneanWorld),中译本今年才出版。其夸张程度至,它再次提起我讨论学术与写作的热情,甚至幻想假若我有学生,必定花四周四次课来场连续性的小班读书会去讨论它。另一方面则是,友人一般问我“在干嘛”时,我都回他/她:“在研究地图。”地图是这本著作的关键,有图在手才好理解马尔科姆如何能把一个地中海世界两个帝国三个家族(马尔科姆要跳出来纠正:咳咳,是两大家族……)一片边陲地带各个阶层和不同行业讲清楚。马尔科姆在这本书中特别提到:虽然本书运用了其他专家可能感兴趣的新材料,但是本书所有文字都以非专业读者为主要对象。我希望向这些读者解释清楚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纠正他们对基督教世界和奥斯曼世界之间关系的成见;向他们呈现16世纪欧洲历史被全然忽视的阿尔巴尼亚因素。若能成功实现其中任何一个甚至全部目标,那这本书就值得一写。或许正因于此,马尔科姆书写得十分细致,当然,所谓“细致”,有“微观史学”的取迳,受布罗代尔《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的影响,《帝国代理人》在西方学界被誉为是《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的“续作”。但也因为过于“细致”,非专业读者容易陷入马尔科姆笔下的地中海世界而感到头昏目眩,毕竟当中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与家族之间,家族与家族之间的关系犹如毛细血管,都需要一一区分开来才能理解其中因果。以学术视角展开的《帝国代理人》之书评,可详见《杨靖评帝国代理人|奥斯曼盛衰原因论》,在此,依旧用口语化表达大致聊聊这本书涉及到的某些问题。学术研究的苦与甜实则我更想用血与泪来表达。可这又喧宾夺主了些,毕竟我们谈书谈学术不是谈其他。一本好的学术著作必定有一个好的选题+好的视角(切入点),好的选题与好的视角并不好找,这一点,但凡有过硕博学习经历的人都认同。在这本书的前言中,马尔科姆也同样谈论到这个问题。《帝国代理人》的研究开始于一本鲜为人知的安东尼奥·布吕尼的私人论著(有意思的是,这本书也结束于这本私人论著,不得不称赞马尔科姆编书布局之巧妙)。这部论著资料甚少——“从未出版、藏地未详,总之,罕有人知”“论著未能以任何形式幸存至今”,这样的话时不时出现在《帝国代理人》中,可见马尔科姆开展这一研究的困难所在。困难必然要克服,比如他无意中从意大利博士论文里看到梵蒂冈图书馆庞杂手稿的完整目录,十分钟之内就预定了飞往罗马的航班,执行力可谓之强。而他也提到档案查阅困难之处没有我们想象中简单:二战即将结束时,斯洛文尼亚城市科佩尔的市政档案被意大利掠走。自此以后,这些档案就一直躺在威尼斯国立马尔恰纳图书馆的储藏室中,无人问津,马尔恰纳图书馆也不接受相关问询。20世纪60年代,有工作人员用缩微胶卷拍摄了部分档案,这些胶卷目前存放在的里雅斯特国家档案馆。我曾试图在那里研究这些档案,但胶卷拍摄的质量非常低。我非常感谢的里雅斯特国家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他们在设法改善这一材料的易读性方面给予了极大帮助。但有些胶卷的阅读困难几乎无法克服。这些档案由数百卷中世纪装订抄本组成,堪称了解威尼斯统治时期斯洛文尼亚城市的最大单一可能来源。它是斯洛文尼亚人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少理论上应是如此。如果这些档案被归还到科佩尔,抑或在威尼斯向学者开放,就能被用于重新理解威尼斯和斯洛文尼亚的历史。而目前的情形,在二战结束七十多年后,绝对不可原谅。史学研究,尤其重新挖掘非主流研究重视的选题,困难是加倍的。特别是在研究过程中,因为需要大量档案文献史料做为论据,但这些材料又被存放在非研究者能自由取阅与使用的地方,其中涉及的政治因素是主要,可以想见研究者们的苦处。当然也不尽然如此。马尔科姆罗列的致谢名单证明他研究过程的顺利(这其实也是废话,不顺利这本书何以出版),能翻阅并使用自己想用的文献史料,这必是研究者们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了。解决问题,是研究者们的“甜”。地图、代理人与《帝国代理人》上文我曾强调地图对于此书的重要性。长时段看西方历史,都知道不如中国历史般“稳定”。首先所谓西方必定指欧美等多个国家,而在过去,国家之间混战、吞并、灭与复都是时间上的事。马尔科姆所讲述的16世纪地中海世界,疆域划分与现在已大不同,幸而马尔科姆在重要的每章都附上相关地图,好让读者能理解该章节提及的区域中发生了什么事,哪些人,哪些阶层与之相关。在这本书中涉及到不少重要信息,如海运贸易路线,战略要地,咽喉峡口,东西文化交流中心等等,若不熟悉这些地方之位置,难以理解马尔科姆在书中阐述的各方势力变动与博弈。“为何会发生战争”,为何那些看似不重要的,没在官家历史本中出现的人们如此重要,以致于不断卷入战争或者助长战争,利用战争使自己身份得以调换,实际上在地图中都能有较为直观的感受。如果做中国史学,会对“代理人”一词特别谨慎,毕竟这算是“舶来品”。“代理人”并非西方学者自主命名的名词,而是西方历史中就出现过的。值得思考的是,帝国的运作,看似君王、教宗等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许多帝国运作之工作,尤其他们不方便出面或参与的事务都需要“代理人”执行。正如书中所讲,安东尼奥·布鲁蒂既是商人又是协调海盗与宗教冲突的中间人,通过他及他的家族“长期负责督办帝国至关重要的谷物贸易,同时经营基督教世界—奥斯曼帝国之间复杂的裙带关系和社交网络”,又混得风生水起;骑士团被利用于应对海盗的威胁,要么被称之为海域警察,要么被称之为盗贼骑士……尽管他们都靠获得统治者们青睐与信任而使自己与家族在阶级中得以流动,总的看来,他们又只是帝国统治的工具。关键在于,作为执行者,其影响历史的程度会否更高于“足不出户”的决策者?这也是马尔科姆力图打破我们主流历史观所设下的疑问。总之,不管是骑士、海盗、耶稣会士还是间谍,不过是16世纪地中海帝国间利益与疆域争夺的工具人(代理人),正如杨靖所言:作者(马尔科姆)的观点是,在一个过度依赖君主的英明神武和对外征服的国家,在一个固步自封、僵化保守的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的制度优势将不复存在,而制度的朽坏与民风的败坏又无可避免地导致“一个帝国的终结”。马尔科姆提醒我们应该警惕致使体制向衰的关键因素:战争。战争需要大额财政支持,战争的花费必然导致财政出现大额赤字,赤字又导致货币迅速贬值,货币贬值又必然促使统治者面向民众增加大额税收,社会秩序必然由此开始难以控制地混乱……再回归到与我们距离更近些的事例,也是上文已提过,战争同样导致历史材料的空间与政治限制问题。《帝国代理人》看似用微观史论述16世纪地中海世界的骑士、海盗、耶稣会士与间谍,实则展现的是16世纪地中海世界的历史全景。通过马尔科姆“细致”的书写,我们也更好理解当下史学研究时常强调的“以小见大”,“以讲故事的方式书写历史问题”。
上一篇文章: 2010上海世博会园区,参观各国展馆,你 下一篇文章: 最全LOL战队阵容变化魔王李哥带领SK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