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被欧洲强国孤立,帝国主义大国间的争夺
英国被欧洲强国孤立,帝国主义大国间的争夺日益激烈10年来,近东区处于难得的平静状态,乐观、轻信的人会认为所谓的“东方危机”已经缓和,各方面势力大致均衡,谁也不能轻举妄动。偶尔水面会有浅浅的涟漪荡起,转眼就归于平静。其实水底一直在翻腾,不久,涛天的巨浪将排山倒海,席卷过大地。当俄国着力对付日本的时候,其他欧洲国家的关系已发生变化。英国从来保持外交上的“光荣孤立”,不与别国结盟,不承担任何义务,坐视欧陆风云,乘机取栗。如今,圆滑的英国政治家们突然发现是改弦易辙的时候了。法国的黎世留和奥地利的梅特涅都曾预言:德国的统一,将使欧洲各民族的关系革命化。年以后的现实,证明了这一预言。德国制造业、金融业、航运业、人口都惊人地增长起来,英国商人在国外市场上常碰到德国推销商,非洲地图上已出现德国殖民地,土耳其苏丹很想感激德皇……英国人越来越不安。在法绍达危机和布尔战争期间,所有欧洲强国都反对英国。德皇甚至已描绘出一幅大陆同盟反对英国和英国全球霸权的图画。英国的孤立已经非常危险。英国曾试图与德国取得谅解,但年德国决定建设海军。两个世纪以来,海军即是英国生命线的保证,英国绝不能允许德国与其争夺制海权。由此,英、德两国展开激烈的海军竞赛。日俄战争以后,俄国在中亚、远东的地位衰弱下来,俄英矛盾缓和,但俄国仍在犹豫,德国也不想俄国同英国结盟。年7月日,在芬兰的比约克岛附近,表兄弟举行会晤,威廉劝“尼基”签订一项两国防御性盟约。尼古拉二世同意了。德皇幸灾乐祸地等着看法国人气得暴跳。沙皇返回圣彼得堡后,终于告诉外交大臣他和德皇的约定,拉姆斯多夫一时简直呆住了。9月底财政大臣维特结束对日和谈返京,得知比约克条约的内容,他坚决反对。于是财相、外相会同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一起觐见沙皇,劝陛下废除条约。尼古拉二世禁不住三位要员的劝说,不顾已经签字的文件,又否定了比约克条约。这次德皇只得到一场空欢喜。面对德国的挑战,英国被迫放弃“光荣孤立”。年4月英、法签订划分非洲势力范围的协定,法国承认英国在埃及的统治,英国支持法国对摩洛哥的控制。俄国不能容忍德国在巴尔干和土耳其的势力增长,年英俄达成协议,英国承认波斯北部属于俄国势力范围,俄国承认东南部属英国势力范围。三国协约终于形成,欧洲大国彻底分裂为两大军事集团。从此,帝国主义大国间的争夺更为激烈,各国都以同盟为后盾打击对手,俄国和奥匈帝国谁也不想维持巴尔干现状了。俄奥冲突首先在塞尔维亚问题上表现出来。年6月,塞尔维亚发生政变,国王亚历山大·阿希伦诺维基和王后被人杀死。彼得·卡拉格奥尔吉耶维奇登基。新王曾长期侨居俄国,跟俄国上层有亲戚关系,此后沙俄在塞尔维亚的势力逐渐恢复。当时南方斯拉夫人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号召奥匈帝国境内的塞尔维亚人、克洛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包括自由的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大巴尔干国家。而塞尔维亚的新王朝要以塞尔维亚为核心,领导南方斯拉夫运动,联合塞尔维亚血统的波斯尼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克洛地亚人、达尔马提亚人共建“大塞尔维亚”。塞尔维亚日益亲俄。哈布斯堡当然无法接受塞尔维亚的离心离德,而在巴尔干各国民族主义迅猛发展之时,塞尔维亚也不怕奥匈的恫吓。奥匈主战派相信只有摧毁塞尔维亚,才能扼住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反抗,保证帝国的存在。奧塞的冲突,在两大集团争为雄长的背景下,更为复杂,也更冒险。德国必须捍卫奥匈的利益,俄国支持塞尔维亚,沙俄要重新插手巴尔干事务,这是个名正言顺的良机——维护斯拉夫人的权益。日俄战争中的失败,使俄国转而又向巴尔干扩张。外交大臣伊兹沃尔斯基曾坦言:“俄国失去了满洲,连同旅顺口在内,因而也就失去了在东方通往满洲的出路。从此,俄国扩张海陆军力量的主要地点就只能在黑海了。俄国必须在这里通向地中海。”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及时删除
上一篇文章: 中国科技海外战疫暖人心人民网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