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浙大这位
近日,小浙收到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我校外语学院聂珍钊教授在欧洲科学院年度选举中当选为外籍院士!听说你对欧洲科学院还不是很了解,快让小浙来给你科普一下吧!
欧洲科学院小百科年,英国科技部长首次在欧洲理事会上建议,以美国国家科学院为蓝本,成立代表欧洲大陆的科学院。经过3年的讨论和筹备,由英国皇家学会牵头,欧洲二十个国家的国家科学院共同发起,欧洲科学院(AcademiaEuropaea)于年正式成立,总部位于英国伦敦。与美国国家科学院作为联邦政府的法定科学顾问类似,欧洲科学院作为欧盟的“国家科学院”和法定科学顾问,代表欧洲科学界向欧盟委员会提供独立的科学咨询意见。欧洲科学院是国际上学术领域最广泛、学术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其院士包括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的顶级学者,主要在欧洲各国的院士中遴选,是一项崇高的国际学术荣誉。院士选举每年举行一次,其程序包括同行提名、严格的学术审查、学组与学部多轮投票,最后由欧洲科学院的理事会通过产生。目前,欧洲科学院的院士包括7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5位菲尔兹奖获得者、6位图灵奖获得者等。
怎么样,是不是很高大上?既然如此,聂珍钊教授凭什么能通过层层筛选,成功当选欧洲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呢?接下来,就让小浙带你走近聂珍钊教授,一起去看看他有何过人之处吧~
人物名片
聂珍钊,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中美诗歌诗学协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学学科评委。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代表性学术专著《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和《英语诗歌形式导论》分别获教育部首届和第五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代表性论文《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获教育部第六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一书入选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目前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学伦理学与文本研究”。其突出贡献在于其创立了文学伦理学批评,是这一批评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颠覆西方权威获学界认可,破格晋升为教授
年,聂珍钊从华中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并留校任教。年,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专业欧洲文学史研究方向第一次招收硕士研究生,源于内心对外国文学的喜爱,聂珍钊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考试,并顺利开启了三年的学术生涯,自此走上了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道路。
年聂珍钊在剑桥大学图书馆
对于聂珍钊而言,研究生的学习既新鲜有趣,又紧张刺激。在这期间,聂珍钊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其中有一个作家深深地吸引了他,这个作家就是他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深入研究的对象——哈代。
哈代被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西方学界关于哈代的研究汗牛充栋,成果丰硕,但是众多西方批评家,诸如海伦·加伍德、斯坦顿·怀特菲尔德等都认为哈代是一个消极的悲观主义作家。
但是,年轻的聂珍钊大胆地提出了质疑:哈代真的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吗?在细心阅读哈代的小说,并将其同希腊的悲剧和莎士比亚的悲剧相比较时,他发现哈代小说在思想及艺术上同悲剧类似。从悲剧艺术的立场出发,聂珍钊提出:哈代不是一个悲观主义哲学家,而是一个悲剧小说家。带着这一观点,聂珍钊对哈代的小说展开了详实而系统的研究。
年,聂珍钊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出版。在书中他大胆指出,哈代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是一个悲剧小说家而不是一个悲观主义小说家,认为哈代创作的是悲剧小说而不是悲观主义小说。这种论点在当时无疑具有颠覆性,有力地挑战了西方哈代小说研究的既有结论。随着学术成果得到学界的肯定,同年,聂珍钊被破格晋升为教授。
年,聂珍钊研究哈代的学术专著荣获教育部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当时外国文学学科一等奖授给了已经去世的王佐良、范存忠和杨周翰三位老前辈,在荣获二等奖的七位教授中,40出头的聂珍钊,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拓展学术研究领域,写就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英语诗歌韵律的著作
在研究哈代小说的基础上,聂珍钊进而将其研究扩展至英语诗歌的研究。早在年剑桥大学访学期间,聂珍钊就认真学习了时任英语系主任JohnRathmell博士的英国诗歌课程,同Rathmell结下了深厚的忘年友谊。聂珍钊发现,尽管英语诗歌是必修的文学课程,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学界对英语诗歌形式的基础理论研究严重不足,影响了诗歌的教学与研究。
有鉴于此,聂珍钊教授转而研究英语诗歌。经过数年努力,完成了《英语诗歌形式导论》()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英语诗歌韵律的著作,有效地解决了英语诗歌形式理论中令人困惑且容易混淆的诸多基本学术问题,如重音与重读的区别与定义、诗行与诗句的区别、节奏与韵律的关系、韵律的分类与功用、押韵的类型与特征、十四行诗的起源与分类等。
《英语诗歌形式导论》一书对于新时期我国英语诗歌的教学与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成为我国英语诗歌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参考文献,并于年荣获了教育部第五届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肩负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使命,创立文学伦理学批评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多年来,聂珍钊一直为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学术的声音而努力。
聂珍钊在爱沙尼亚出席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第6届年会
20世纪90年代,聂珍钊曾先后两次赴剑桥大学求学。他常说,在剑桥大学求学的两年对于自己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不仅使得他获取了新的知识,吸取了新的学术营养,启迪了他的学术思考,“更重要的是,让我在同西方学界的交流中,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中国知识分子肩负的学术使命。”而正是这种使命感,才有了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中国的勃兴,才有了文学伦理学批评引领国际学术话语。
说到聂珍钊最为突出的贡献,当属其创立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在长期研究外国文学的过程中,聂珍钊开始思考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他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西方文学批评理论被介绍进入中国,推动着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但是中国文学批评在走向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文学批评远离文学以及文学批评的道德缺位问题。
“在这些批评中,文学作品被肢解了,文学批评变成了用来构建批评者自身文化思想或某种理论体系的片段。这种现象正是我国文学批评理论和话语严重西化的结果,说明在文学批评理论领域缺少中国学者的创新和贡献。”在这种背景下,聂珍钊表现出强烈的理论自觉意识和本土创新精神,创立文学伦理学批评,并基本建构了其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被耶鲁大学讲座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剑桥文学批评史》总编ClaudeRawson誉为“文学伦理学批评之父”。
聂珍钊的文学伦理批评立足研究中国问题并为解决具有世界意义的普遍问题提供研究范例,引起了国际同行的热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