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巴尔干3斯洛文尼亚
7月19日,我们从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前住斯洛文尼亚。从萨格勒布到斯洛文尼亚的边境约半个小时。
斯洛文尼亚是前南斯拉夫裂解后形成的一个小国,2万平公里左右的面积,万左右的人口。斯洛文尼亚位于欧洲中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北端。它西接意大利,北邻奥地利和匈牙利,东部和南部与克罗地亚接壤,西南濒亚得里亚海,在亚得里亚海有个狭小的出海口,这使得斯洛文尼亚避免了成为内陆国家。
在前南斯拉夫诞生的新国家中,斯洛文尼亚是比较特殊的。波黑打了几年的内战,最后是靠了北约直接的军事干涉,摧毁了占优势的塞族的大部分军事力量,才使冲突各方缔结了一纸《代顿协议》。实力仅次于塞尔维亚的克罗地亚是靠西方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才有力量将塞族军事力量驱逐出去。而斯洛文尼亚仅打了一场10天的战争就赢得了独立和国际社会的承认。而且,独立后的斯洛文尼亚还能够与以塞尔维亚为主的南联盟维持比较正常的国家关系。
斯洛文尼亚的特殊在于,一方面他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不像克罗地亚含有较大比例的塞族,而且斯洛文尼亚与塞尔维亚之间还隔着克罗地亚。更主要的是斯洛文尼亚作为弱小的一方,有自己的斗争策略。在争取独立的10天战争中,斯洛文尼亚运用军事和政治的两手策略迅速迫使前南当局同意了她的独立要求。当时,斯洛文尼亚的武装力量采取了围敌打援的巧妙策略,即先是以少数兵力袭击前南人民军的边境哨所,以吸引驻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的前南人民军主力前来增援,然后在对方增援的途中将其团团包围。聪明的斯洛文尼亚没有趁被围的前南人民军弹尽粮绝之机而将其全歼,而是利用这一有利的形势与前南当局谈判。据说,斯洛文尼亚在谈判中提出,只要前南当局同意她独立,他就允许被围的人民军撤离,并在今后几年继续向前南当局交纳一定数额的岀口收入。当时已经面临国家分崩离析、烽烟四起局面的前南当局只能别无选择地接受斯洛文尼亚的条件。以后的形势发展证明,与波黑和克罗地亚相比,斯洛文尼亚是以极小的代价赢得了独立。斯洛文尼亚的聪明在于,作为弱小的一方,避免了一味的与对手硬碰,而是巧妙地抓住时机,以妥协换取对方更大的妥协,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独立后的斯洛文尼亚也能够从自身的长远利益岀发、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处理内外事务。他没有象其他中东欧国家那样进行“休克疗法式”的经济改革,而是在逐步培育市场经济的同时,避免经济急剧滑坡和大多数居民生活状况恶化的局面。斯洛文尼亚的这一套内外政策效果是很显著的。短短的时间内,斯洛文尼亚就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当然,原本在南斯拉夫中,斯洛文尼亚就是最发达的地区,这也是斯洛文尼亚希望独立的原因之一。)
进入斯洛文尼亚境内,两边的景色给人的感觉与前南其它国家也有所不同的。红瓦的小别墅,修剪整齐的草坪,翠绿的牧场,金黄的农田,弯曲的小道,你会觉得是来到了奥地利乡村。由于斯洛文尼亚已是在阿尔卑斯山脚下,起伏的地势以及远山的映衬,也使得这里更具魅力。
我们在斯洛文尼亚要去的第一个景点是布莱德湖。
布莱德湖距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西北60公里。我们从东面进入斯洛文尼亚,实际上是先绕越过了首都,然后到达西北的布莱德湖的。
布莱德湖并不大,但当她映入你的眼帘,就会被她震撼。绿荫环绕之中,一湖碧水,远远看去,蓝里透绿。最为显目的是,湖中心有个小岛,岛上有一座巴洛克式教堂耸立在緑树丛中。
车到湖边,先得找停车位。湖边游船码头旁有家较大的饭店,导游征求我们意见,是否在此用餐,如果用餐就可免费用他们的停车场,而且可以免费上个厕所。在巴尔干地区(其实欧洲大体都是如此),上厕所是件麻烦的事,一是不大找得到,二是找到也大多是收费的。巴尔干那么多国家,他们的货币各不相同,我们的消费基本都是采用刷卡。如果换币,就涉及到到换多少合适的问题,而我们根本无法规划在一个国家到底要花多少钱。由于没有钱,上厕所常常就是问题。有时候只能去刷卡喝杯咖啡或叫杯饮料,然后上一趟他们的厕所。想想还是祖国大气与人性化,哪儿都能找到厕所,哪儿上厕所都不需要花钱。在北京,无论在哪个大街小巷,米内准能发现厕所的指示牌,而且没有一家是需要收费的。西方的餐食无所谓好吃与否,填一下肚子而已,我们决定就在湖边用餐停车。
安排好后,我们坐小船上湖心小岛。载我们去小岛的是小木船,一个帅哥摇橹并兼导游讲解。
据介绍,大约年前,由于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地质移动而形成了布莱德湖。布莱德湖的湖水,是阿尔卑斯山脉积雪融化后流入湖中的,因此还有“冰湖”之称;此外,布莱德湖还有“阿尔卑斯山眼泪”的说法。
布莱德湖的确值得拥有美誉。她湖水清澈,鱼翔浅底;近岸的浅水水面盛开着莲花;野鸭以及其它一些不知名的水禽在水中悠闲地觅食或嬉水。许多游客摇着轻舟在湖面荡漾。
湖泊很小,几分钟小船就到了小岛。小岛主要亮点在于那座显目的圣母玛丽亚教堂。这个教堂是布莱德的标志。下船登小岛,爬99级台阶才能到达建有教堂的平台。据说,这个教堂是当地新人举行婚礼的首选之地。不过,新郎要抱着新娘攀上这99个台阶,方能白头偕老地久天长。如果这是真的,那么瘦弱的新郎或者是丰腴的新娘,大概就不敢选择来这了。
大凡美丽的地方都会有美丽的传说。而作为婚礼首选之地,当然也就意味着这样的传说一定是与爱情有关的。
相传在16世纪时,一对富有的青年夫妇从外乡游玩到这里,并陶醉于布莱德地区的湖光山色,定居于此。他们笃信基督教,用自己的积蓄修缮了破旧的教堂,过起了幸福、甜美的生活。但不久后,为抗击奥斯曼土耳其人大举入侵,丈夫应征入伍,走上了保家卫国之路。然而,离家已经几年的丈夫没有给相思断肠的爱妻任何音信。尽管如此,妻子坚信他会履行承诺,一定会回到美丽的布莱德湖,一直在默默等待和苦苦思念中度日。9年后,终于传来了丈夫已战死疆场的确切讯息。伤心欲绝的妻子变卖所有家产,花钱铸了一口大钟捐给湖心岛上教堂,以寄托哀思并祝福所有和她丈夫一样“为美好生活”而抗争的人们。但就在大钟装上船,从湖边往湖心岛运送时,突然狂风大作,船倾斜致使大钟沉落湖底。直到今天,人们还能隐隐听到来自湖底的钟声。这样的故事,一听就是真实与虚拟的结合。导游介绍,巨钟沉入湖底是传说,主人公则却确有其人。后来,痴情的妻子离开了布莱德湖区,最终去世在意大利的罗马。今天,湖心教堂里有一口重达公斤的大钟,是那位妻子死后,当时的大主教捐给湖心教堂的。有这样的美丽传说,当然就吸引了年轻的情侣们,把这里看成是爱情的圣地了。
船夫留给我们在岛上的时间是40分钟。但因为教堂在整修,我们只是在外围转转;小岛很小,转一圈也就是5分钟,因此这个时间很充裕。在小岛上吃支雪糕,湖边看看水中密集的小鱼与湖底巨大的鲶鱼。不一会儿,接我们的小船来了。
小船没有停靠在我们出发的码头,而是停在湖边的布莱德别墅。布莱德别墅也叫铁托度假别墅。面朝布莱德湖,背靠青山。据说是奥地利王室最早在此建造别墅。年,铁托重建布莱德别墅,作为在斯洛文尼亚的行宫,并用来接待外国领导人。不得不说,奥地利王室以及铁托都很善于找地方。
布莱德湖的河畔还有个非常显目的城堡,那是我们午餐后去的一个景点。
据介绍,这个城堡是11世纪初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二世建造的。它高高地屹立在布莱德湖北岸的峭壁上。爬上城堡,布莱德湖尽收眼底,宁静而秀美。只是湖畔的另一侧游乐场似的建筑,打破了布莱德湖的和谐,城堡中也已是浓浓的商业味。
天气炎热,阳光下炙热难呆。在城堡很快转了一圈,我们返回停车场,驱车前往首都卢布尔雅那。
来巴尔干前从未听说过卢布尔雅那。所以从布莱德城堡去卢布尔雅那的路上,首先想的就是如何记住它。“卢布”货币名称,“雅那”可联系雅典娜,那么就记“卢布的儿子是雅那”吧。
下午三点半左右,我们到达卢布尔雅那。首先去的地方是这座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也是游客必到之处:卢布尔雅那城堡。
从城堡脚下到城堡上需要搭乘缆车,当然这是收费的。缆车是老掉牙的那种,一次大概能座二、三十人。我们去的时候天色不佳,要下雨的样子,坐缆车的人并不很多,但仍是需要排队等候的。如果在国内,安装个扶梯或直梯直接就上去了,不清楚这里是故意留下点历史感还是觉得没有必要改变它。
卢布尔雅那城堡始建于中世纪晚期,高耸的古堡千年来伫立在城堡山上。据说在年曾经历了一次地震,城堡被震成了废墟。后来有人出资购买城堡,并进行了修葺才有了今天的样子。站在城堡的观光塔楼上可以俯瞰卢布尔雅那全景,这是吸引游客的地方;城堡上有广场,周边有可以吃喝玩乐的小店摊位。广场似乎是开音乐会的好地方,我们去的时候还有音乐会搭建的脚手架。给人的感觉,这里似乎更像是一个市民广场。导游说来了后悔,不来也后悔大概就是这个原因了吧。
由于天气不佳,雷声后跟着就下起了雨,我们也没有带雨具,因此转了一圈后缆车原路返回。接着就是去转卢布尔雅那的老城。
卢布尔雅那老城还是有点特点的。据说,罗马人于公元前34年在这儿建城,公元6世纪末,城市扩建到卢布尔雅那河,城市便因此而得名。卢布尔雅那处于多瑙河支流萨瓦河上游、阿尔卑斯山山麓群山环抱的河谷盆地之中。这一方面使它具有静谧雅致,如同不涉尘世的桃源的特点,另一方面又使它成为一个交通要道,这里是通往通往意大利、奥地利、巴尔干诸国的国际铁路枢纽。
老城很小,老城中所看的景点都非常集中,徒步就可以了。由于这里受过多种族的统治,城市建筑处处可见到多元的风格,尤其是奥地利和意大利的影响痕迹。位于市中心地带周围,遍布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新古典风格的古老建筑与桥梁。随处都保留着中世纪的景象,体现了极强的文化气息。
卢布尔雅那被称为欧洲的龙城。据说是卢布尔雅那河中曾经出现过巨龙,因此人们便在河中架起了有四条龙的龙桥。
“龙”本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想不到在西方也有龙的传说。不过,此龙非彼龙,卢布尔雅那的龙和中国龙的形象差距还是挺大的。查了一下资料,说卢布尔雅那的龙叫“Dragon”,它“头无角,腮无须,嘴尖有喙,体如狮虎,两肋有翅如蝙蝠,尾削如恐龙。”在西方的语境里,Dragon是邪恶之物,贪财,暴虐,和东方文化中的龙既不形如,又不神如,中文却把它叫“龙”,Dragon和龙混淆,西方人难免觉得奇怪:中国人为何要对一个贪财暴虐的邪恶怪物敬礼有加,尊为图腾?Dragon在中国是没有的,要么给它一个音译名;如果要叫它为“龙”,那么就叫“洋龙”。中国人都知道,“洋葱”和“葱”不是同一个东西。不知道卢布尔雅那人为何要让四只洋龙守这座桥,大概是要吓唬行人吧,就象银行大门囗坐两只威猛的石狮子,让进来的顾客战战競競,不敢有非分之想。
沿龙桥进入老城,经过古老街市,就来到了三重桥,桥对面是老城广场,圣法朗西斯哥教堂,隔街则有古老的市政厅,国会大厦即现在的卢布尔雅那大学。由于天色阴沉,细雨蒙蒙,大家已失去了游览的兴趣。不过,导游很专业与称职,带着我与豆豆,后来又加入张超夫妇,我们仍然把这些景点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
离开老城,夜宿郊区的一家森林酒店。
7月20日。
早上驱车前往波斯托伊娜溶洞。这是一个热门的景点,游客买票进入的溶洞有时间点,担心到晚了轮不上较早的时间点,因此我们早早就来到了景区。
买到的票是早上10点的,离进入还有一段时间,因此就在周围消磨时光。10点准备排队进入,队伍分成了二类:一类是英语国家的,一类是其它类型国家的。初始没有明白,为什么要“歧视”我们这些非英语国家的游客,后来才明白,那是因为语言不同导游不同,分发的自动讲解器的类型不同。
对溶洞我原是没有多大兴趣的。故乡宜兴被号称为洞天世界,有善卷洞、张公洞等一批溶洞景点,感觉溶洞都是大同小异。
进入波斯托伊娜溶洞才知道真是天外有天、洞外有洞。这个洞是得坐小火车进去的。洞内铺有窄轨铁路,定时开行小火车,小火车有14节车厢组成系列,车厢无蓬盖,开敞式,便于游人观景。列车车厢为双排座位,四排为一组,可容8人,每列车总座位个。
坐列车在洞内开了2公里,然后下车步行参观。与其它溶洞一样,洞内大洞连小洞,洞洞有奇形怪状的石笋、石柱、石幔。与国内的溶洞比,这里没有安装各种绚丽的灯光,也没有给这些形态各异的溶岩赋予神话故事。讲解器中的讲解更多的是科普性的,介绍这些奇特溶岩的形成原因。我更喜欢这里的介绍,有知识背景,而国内的那些牵强附会的故事与传说,让人感觉很无聊。
溶洞内还有一些奇特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洞中,形成了对特定环境的适应。盲螈就是其中之一。由于长期生活在黑暗环境中,形成了浑身透明,视力退化的特征。但据说盲螈寿命很长,能活年,所以也被当地人称为人鱼。
洞内浏览的时间是限定的,1个半小时的游程。结束就被全部送出溶洞,然后进下一批游客。由于洞内温度很低,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湿冷,长期呆在里面也不舒服,浏览结束估计也没有人愿意继续呆在里面。相对洞内的阴冷,室外的温暖让人更舒服。
离开波斯托伊娜溶洞,也就算是结束了在斯洛文尼亚的行程。我们行程中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克罗地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79.html